|
全力构建“五大体系” 助推滨海实现蓝色跨越 |
——访滨海区党工委副书记、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树森 |
|
□本报记者 张传亮 “软环境就是硬实力。”近日,滨海区党工委副书记、发展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李树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滨海区正深入贯彻省、市党代会精神,以全市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推进“三中心三基地一园区”建设,着力构建“五大体系”,全面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着力构建令行禁止的责任落实体系。将发展软环境建设提上区党工委、管委会重要议事日程,参照市里做法,形成《关于加强全区发展软环境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具体任务措施、牵头单位及责任单位,在街道、园区等基层党委成立软环境建设联络站,树立起层层抓落实的良好导向。制定《全区发展软环境建设考核办法》,将发展软环境建设成效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加大考核权重,对责任履行不力、工作成效不佳的,严肃问责处理。严格落实“不知道、不行、不可能、不允许、这个不归我管、这事没找过我”六个不准说,形成权责明晰、责任到位的落实机制。 着力构建规范高效的政务运行体系。整合各方资源,将所有审批环节、收费项目全部纳入为民服务大厅集中办理,做到人员、职能、授权“三到位”,杜绝“体外循环”和“双轨运行”。强化监管体制改革,推行“一个单位管执法”,组建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规范行政职权行使、提升工作效能。加快审批制度改革,积极开展企业“多证合一”试点,行政审批提速30%以上。围绕打造新旧动能接续转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验区,积极探索机构大部制整合、干部双轨制管理、全员关键绩效考核等方式,全面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着力构建优质贴心的投资创业服务体系。用足用好《滨海区加快项目聚集推动蓝色跨越22条(试行)》,不断提高招商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择商选资”转变。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全部落实区级领导和部门单位责任包靠,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工业项目、能迅速聚集人气商气的现代服务业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在厂房代建、产业基金、股权合作、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更大力度扶持。依托科教研创中心和双创小镇建设,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加大政府性资金投入,对创业孵化器、创业和研发团队给予各类政策性优惠,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创新创业平台。 着力构建坚强有力的干事创业保障体系。实行重大工程和重点工作指挥部推进机制,把全区所有重点工作进行整合,成立8大项目指挥部,形成整体推进合力。全面实行项目督查日、企业服务日、群众联系日、综合协调日等“四个工作日”制度,领导干部带头深入一线,对项目、企业、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梳理、列出清单,分类施策、限期解决。建立尽职免责鼓励干事创业担当机制,对从改革发展大局出发,因缺乏经验、先行先试出现失误和错误等,予以从轻、减轻或免于问责,营造出支持改革、鼓励创新、允许试错、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 着力构建权威立体的社会舆论宣传体系。积极选树培育发展软环境建设各领域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在媒体开设专栏,加大宣传力度,加大反面典型查处力度,健全投诉举报受理制度。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作用,积极宣传各类惠企政策和先进典型经验,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投诉办理、办事指导等服务,打造效率最高、服务最优的线上服务平台。在各主要干道、公园、广场、车站等重点区域和场所,张贴宣传标语,发放《致全区企业家的一封信》、《致软环境监督员的一封信》,组织开展“万人下基层”活动,及时听取意见建议,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软环境、支持软环境、大力打造优质软环境的良好氛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