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坚守一线37年
奎文区成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
守望理想 执着追求
袁强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东明功能操”成校园文化新景观
2017年11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东明功能操”成校园文化新景观



  □本报记者 孙孔嘉
  通讯员 员开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在新时期培养出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已成为教育的首要任务。青少年的强健体魄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和基石,高新区东明学校本着“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以前瞻的眼光,与时俱进,把“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引入校园,是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的又一力作。
促进学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
  近十年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国际运动训练领域理念与实践的前沿。学校领导和老师积极主动学习先进的理论和方法,并细致深入地把它运用到日常体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了“以点带面,三位一体”的学校体育链式健康促进模式,实现了增强体质——提高成绩——终身体育能力培养的层级式发展。学校编著出版《东明学校身体功能训练动作手册—徒手版》,创编学生室内活动操、弹力带操、弹力环操、身体功能性准备操等,通过一系列的动作模式训练提高神经系统对身体稳定性、灵活性的控制能力。功能训练内容分为室内和室外两部分,室内部分适应在雾霾、风雨天气下学生体育运动的需要,可以矫正学生不良的身体姿态和步态,提高学生的心肺功能;室外通过对学生身体动作模式的训练,全面强化神经肌肉的支配能力,提高学生跑、跳、投等运动功能,为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据学校体育组负责人介绍,功能操是一种健身练习,又是一种文化和教育活动。“身体运动功能训练”是一种注重身体基本姿态和人体动作模式,整合机体各项素质,用于优化人体最基本的运动能力,对动作模式、脊柱力量、动力链、恢复与再生等环节进行系统性优化,达到提高专项运动能力的一种训练理念和方法体系。功能操作为东明学校体育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可以强健学生身体,还可以娱乐生活、调节心理、激励学生凝聚力,营造更加优化的育人环境。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的建设,“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作为新兴的训练理念、理论和方法,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将成为全民健康的助推器,成为提升竞技水平的动力源。东明学校功能操是以“身体运动功能训练”为基础,实现了健身美体、休闲娱乐、心理调节、表演竞赛等多功能整体效应,在校园里受到学生广泛关注和喜爱,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生活,给学校文化增添了活力和亮点。
  学校强调班主任和跟操教师的职责,严格指导学生训练。每天做操期间,教师按照学校的统一要求,全程跟随学生一起活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提高学生的动作准确性和技能。同时,学校将功能操的训练效果纳入班级考核,如今,在学校的体育课堂、阳光课间、校体活动、家校体育当中,无不闪现着“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身影”,学校在此过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生体质显著增强,体育成绩得到提升,从而不断满足《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学生体质的全面要求。
  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出运动才能,从而保持对锻炼的积极兴趣。随着天气的逐渐转凉,室内功能操开始紧张有序地展开了,很多老师也加入到学习的行列中。“我们在教学生的同时,老师们也跟在后面练,都觉得是强身健体的好方法。”体育老师齐晨光说。自从练习了这套功能操后,孩子们的动作协调能力得到增强,积极性、趣味性有很大提升,动作更加规范,热情更加高涨。
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健康生活”是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之一,践行“健康生活”是东明学校的职责与使命。功能操运动是群体性活动,长期参加功能操运动可以加深学生彼此间的感情交流与心理沟通,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功能操在练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学生具有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才能达到健身效果。学生经过长时间的锻炼,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将得到进一步锻炼和提升,“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将带领东明学子,从拥有健康的身体迈向拥有健康的人生。
  近年来,东明学校、教师、家长更加关注学生的品德、学业、身心发展水平和兴趣特长的综合素质教育,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新格局已经形成,“用未来思考今天”和“责行天下”的文化理念得以彰显。作为一所负责任、敢担当、勇创新的学校,将以科学的办学理念为先导,以精细化的学校管理为抓手,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统筹推进教育教学重点工作,全方位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构筑教育新亮点、新优势,进一步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