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维修一线“摸爬滚打”的保全班长 |
——记山东海龙博莱特化纤公司技术骨干张文东 |
|
□本报记者 于菲 他曾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他凭借对维修事业的热爱和对技术的不懈追求,在工作中埋头苦干,在基层岗位上“摸爬滚打”了26个春秋,谱写了灿烂的人生故事,他的名字叫张文东。 “工作就要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张文东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自幼喜欢动手的他,1991年从潍坊市劳动局第一技校钳工专业毕业,被分配到山东海龙博莱特化纤有限责任公司从事浸胶设备维修工作。俗话说隔行如隔山,虽然有钳工技术作为基础,但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浸胶设备,张文东还要从头学习。 上班时,他跟着师傅学习各种维修技巧,空余时间就买来专业书籍,钻研机器维修等专业知识,他用勤学苦练磨出了真功夫。长期的一线工作磨炼,让张文东只听机器运转的声音,就能辨别故障出现在哪里。“因为机器运转正常时,响声均匀而有节奏,如果它的响声失去节奏感,出现了不均匀噪音,那就有问题了。”张文东告诉记者。 凭着对技术的不懈追求,现在张文东已成为公司的技术骨干,任何疑难杂症遇到他都能迎刃而解。2013年,根据退城进园计划,美国利兹勒浸胶机从南厂搬迁到北厂时,加热系统油炉已接近报废,且耗能高,张文东提出对油炉加热系统进行改造,把燃料由柴油改为天然气,不仅降低了消耗,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更是年降低生产成本25万余元,创造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经验都是慢慢积累的。”张文东如是说。据了解,公司共有三台流水作业设备,其中两台有6层楼高,另外一台有9层楼高,几十年如一日,张文东每天都要把车间里的设备全部检查一遍,一趟需要近两个小时。“这是我们保全的职责,现在机器全部是智能一体化操作,许多细小问题很难发现,所以日常检查就更不能少,决不能让设备带‘病’作业。”张文东告诉记者,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工作岗位上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设备维修骨干,就是不能让设备出现故障。 干好设备维修不仅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过硬的专业理论也必不可少,为了学习先进的维修技术,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他经常利用周末节假日的时间自费“充电”。“这个月底我就能拿到高级技师证书了。”今年47岁的张文东高兴地说,现在客户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学习就是退步,我得不断掌握新的技术才能继续在岗位上贡献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