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潍坊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细微之处知香港 
呵护好孩子的“脑洞”
唱“大戏”赞新生活
2017年12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唱“大戏”赞新生活



  □本报记者 贺德良
  通讯员 刘明志 董超

  周日晚,临朐县辛寨镇崔家庄文化广场,锣声、鼓声,男女老少全不顾及冬日的寒冷,将文化广场围了个水泄不通。一场以盛赞日益美好生活的群众联欢会正在这里喜庆上演。今年60多岁的冯太平刚刚唱完一曲《姐妹易嫁》,引得台下掌声连连。“参加完今天这场演出,接下来还得赶到青州、淄博演出四五场呢”冯太平一边卸妆,一边说道,“咱今天的好日子都是党给的,咱要用实际行动赞美党,感谢党!”连日来,像崔家庄这样的群众文艺汇演在临朐县各个镇街此起彼伏,群众用最朴素的方式歌颂党、歌颂自己的美好生活。
  唱戏已有15年的冯太平,在当地文艺圈里小有名气。作为临朐县艺佳吕剧团的团长,冯太平带着20多名团员常年奔波在演出的道路上,参加文艺比赛、下到农村送戏,宣传党的好政策,赞美时代好风尚……一年平均演出100多场,给广大村民送上了台台好戏。
  群众文化活动日益高涨,得益于临朐日趋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建设。截至目前,全县13个镇(街、园、区)全部建成符合省市标准的规范化综合文化站,350个村(社区)全部建成村文化大院,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均实现100%。平台搭建起来,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被激发,一个个文艺能手、一批批民间剧团在朐城大地竞相涌现。
  放眼全县,在东城街道杨家庄村,村内老少爷们几乎都能来上两段京剧。村内成立的“杨家庄京剧戏班”已有110余年历史,先后排练出《二进宫》《独木关》《铁弓缘》等80余出精彩剧目,如今剧团传承到了第五代。现任团长吴克文介绍,“这几年,戏班不断拓宽戏路,编排了《李二嫂改嫁》《小姑贤》等传统吕剧,融入孝德理念,为的是传承发扬地方戏,剧目很受老百姓喜欢呢!”
  而在当地有名的文化小镇蒋峪镇,全镇爱好文艺的村民更是数不胜数。为满足村民精神生活需求,蒋峪镇投资1000多万元在全镇8个社区、76个行政村全部建起文化广场,蒋峪镇构建起了“三位一体”的群众文化大格局,将文化触角延伸至千家万户。
  在“文化名市”战略布局谋篇下,临朐启动“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训工程,发挥县内老干部书画研究会、美协等30多个群众性文艺团体带动作用,每年举办各类培训班30多期,建立了3500余人的文化志愿队伍,构建起县、镇街、村三级文化人才库。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各类演出队伍370余个、文艺团队23个,4000余名文艺骨干活跃在一线,每年上演“文明之夏”“百姓大舞台”等300多场次演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