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炳涛
这几年,“标题党”在互联网大行其道,哗众取宠,故弄玄虚,令人生厌。不曾想,图书市场也已受到传染。 《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看着这些小资味儿熏人的书名,恐怕不少人会立刻猜测是哪位三流网络作家的言情小说。然而,令人惊诧莫名的是,它们的作者竟分别是胡适、沈从文、鲁迅!近日,这些被包装得面目全非的名家精品文集,引发了不少网友吐槽。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说文解字》曰:题,额也;目,人眼也。题目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无论是文章还是书籍,抑或影视、曲艺作品,拟一个或生动形象,或鲜活精巧,或亮丽醒目的标题,都是非常重要的,也非常考验作者和编者的功力。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小说《狂人日记》,这些标题拿到现在来看也相当醒目。张爱玲的《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半生缘》,那更是文艺范儿的典范。据说经典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当年之所以票房惨淡,一个重要原因是英文名字比较难记,口碑传不起来。 对于鲁迅、沈从文等名家的作品来说,早已经过了时间的淘洗,读者的检阅,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认可,按说完全没有必要在文集的标题上重新做文章。但出版方若是非要将这些名家文集重新整合包装,拟一个符合时代特色的书名,激发年轻人的购买欲,倒也不是不可以,“新瓶装旧酒”嘛,也是宣传推介的一种方式。然而,以“标题党”的做法拟书名,行哗众取宠之事,却大为不妥。 书名,起码要表达出书的主旨和大意;风格不同的作者的书,当然需要不同风格的书名来表达。“此去经年,谁许我一纸繁华”“一指流沙,我们都握不住的那段年华”“风弹琵琶,凋零了半城烟沙”,乍看起来,句子是挺唯美,但细细品味,到底是表达了个什么意思?与文集里的作品又有多大关联?可以说辞藻华丽,内容空虚,言之无物,无病呻吟,为赋新词强说愁,为造句子胡乱凑,品位和格调都很低很俗,硬生生把经典名作搞成了街头文学。另外,风格迥然不同的作者,书名居然都是一种哀哀戚戚、幽幽怨怨的感觉,与大师们的情怀与胸襟相去甚远,搞得不伦不类、不三不四,难怪引发众人嘲讽。 包装应有度,设计应走心,“标题党”实不可取。花里胡哨包装一堆书,就想推到市场上去圈钱,如意算盘恐怕要打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已经来临,什么东西都要靠品质说话,凭品质立足,读者并不好糊弄,以故弄玄虚的包装吸引眼球终究是下策。沉下心来,摒弃浮躁,下足功夫,精心研究策划点拿得出手的东西,方是正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