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光辉岁月建市70周年特别报道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潍坊特别市文工团的似水年华                 
陈慕虹与潍坊文史的不解之缘
2018年0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潍坊特别市文工团的似水年华                 
  潍坊特别市文工团成立前,部分同志参加大众剧团活动合影。后来,他们都成为了文工团成员。



  1948年4月,潍坊特别市成立后,工作千头万绪,任务十分繁重,干部数量的不足影响了工作的广泛开展。因此,特别市委计划吸收一些青年、知识分子来充实干部队伍,由于当时潍坊刚解放,群众思想尚未统一,有的人甚至对我党还存在疑虑。在此背景下,特别市委决定通过成立文艺团体的方式吸收知识分子,加深群众对我党的认识。
  1948年12月19日,经潍坊特别市委批准,潍坊特别市文工团在胡家牌坊街民众教育馆正式成立。1952年,根据中央统一指示,地市一级文工团撤销。虽然只存在了短短三年时间,但文工团在潍坊地区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不仅对稳定民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起到了极大作用,同时培养了一批文艺工作者,为潍坊乃至全省输送了大量文艺人才。

加入文工团让青春吐芳华
  在正式成立文工团之前,特别市委决定先在坊子师范动员学生参加。当时坊子师范既有简师(即简易师范,相当于初中),又有后师(即后期师范,相当于高中),青年数量较多,后备力量充足。招收要求比较简单,只要个人愿意,思想进步,热爱文艺,不用笔试,只要面试认为合适,就可录取。最初,文工团吸收了30多名团员,后来这些同志都成了文工团的骨干。随着工作的开展,文工团又到胶东等周边区域招收了一部分团员。文工团的规模也逐步扩大,除了演戏队、音乐队外还成立了京剧队。起初黄道源是团长,尚之四是副团长,后来黄道源调走,尚之四接任团长,王言夫任指导员。
  文工团的大部分同志年龄仅有十七八岁,最小的只有十一二岁。他们都怀着对党的无限热爱信任和对革命的无限向往,投身革命。大家自觉地服从组织分配,严格要求自己,同志间团结互助,亲如手足,用革命的乐观精神,克服生活和学习上的种种困难,乐器不足,就排出时间表轮流练习,争分夺秒苦练业务。两个多月的时间内,就排练出了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群众喜闻乐见的好节目。经常组织到工厂、农村演出,赶排的《刘胡兰》《红旗歌》等话剧和歌舞小戏,深受群众喜爱。而后根据形势发展,文工团又排演了《夫妻识字》《光荣灯》《黎明》《小放牛》《识字过庄》等十多个歌舞节目。
  在到城乡各地宣传演出和开展文艺活动时,文工团也很注意在当地收集民歌民谣、民间故事传说等,作为创作编演节目的资料。1949年秋,文工团派驻坊子煤矿开展职工业余文艺活动的小组,曾数次在老矿工中和深入到附近的马司、柳沟等村向农民搜集民歌民谣。因为作品接地气、贴近群众生活,因此受到了百姓的广泛欢迎。
在艰苦岁月中绽放光彩
  受当时条件所限,文工团的演出环境十分简陋,甚至没有戏台,大家因陋就简,用土堆起来土台子演出。灯光也进行了多次试验,起先点汽灯没法突出演出效果,后来灯光师想方设法进行改造,汽灯可以变暗、变明,极大地提升了演出效果。表演歌剧《刘胡兰》时,刘胡兰一段“数九那个寒天下大雪,天气那个虽冷心里热,我从那个前线返回来,胜利的消息要传开……”观众们掌声四起,有的人还在喊:“打倒日本侵略者!”而演到阎锡山军队要用铡刀铡刘胡兰,而她英勇不屈这个场景的时候,灯光师采用大灯突然照射,调动了现场气氛,让观众受到了很大的震撼。由于演出效果太过逼真,有一次在部队演出时,战士们都被感染了,纷纷往扮演阎锡山部连长的演员徐大鹏身上扔石头,吓得他躲在后台不敢出去。
  不仅演出条件简陋,文工团当时的生活也很艰苦。团员们出去演出,一般都是打地铺,睡干草。有一年冬天,文工团到昌乐宣传土改,时临冬天,早上洗脸、刷牙都要跑到河里砸开冰打水。有的时候,连睡觉的地方都没有,就睡在农村的破庙里,躺在稻草上。有几次由于窗棂没有窗纸,雪花顺着窗飘进来,早上起来被褥上都落一层雪。
  虽然条件艰苦,但文工团的团员们都很乐观,从没人叫苦。“坐骡车,乘夜月,赶乡路,在1950年前后的文工团生活中是常事。”这是潍坊著名作家陈炳熙在小说《月夜》的开头写下的一句话,也是文工团的真实写照。作为文工团的一份子,艰苦的生活留给陈炳熙和大家的,却是诗意的印象。广大团员们以高度的自觉性,克服种种困难,活跃在土改宣传一线,为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走上前线鼓舞士气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歼敌55万余人。潍坊特别市政府接华东局指示,组建了山东人民赴淮海慰问团潍坊分团,共50余人,主要节目是大型歌剧《解放》。1月28日,慰问团坐火车赶到徐州。三天后在徐州中山堂举行了慰问开始大会,粟裕将军和山东慰问团的首长郭子化先后上台讲话,动员全体指战员要一鼓作气打到南京去,解放全中国。这次慰问活动历时40多天,共演出23场,极大地鼓舞了前线指战员的士气。
  令文工团记忆最深的是慰问“潍县团”(原九纵27师79团)场景。亲人会面,格外动情。战士们列队相迎,团长彭辉、政委陶庸等领导和团员们一一握手。团员们向战士们介绍了他们极为关切的潍坊恢复发展的情况,战士们也向团员们讲述了淮海战场上一个又一个胜利。而那场慰问演出也变成了一场军民联欢晚会,许多人抑制不住地流下了激动的热泪。文工团还访问了战斗英雄刘奎基,听他讲述了许多感人的故事。离开“潍县团”时,文工团连夜赶制了一面锦旗,上写“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敲锣打鼓送给了解放军同志。
  1949年10月1日,文工团排演的腰鼓舞到天安门参加了开国大典,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而留在潍坊的同志,则配合当时政治形势,走上街头,贴标语、撒传单、打腰鼓,对群众进行宣传。

在潍坊大地撒下文艺的种子
  1952年文工团撤销后,很多成员不改初衷,坚持艺术道路,成为了艺术界的中坚力量,著名吕剧表演艺术家郎咸芬就是其中之一。她在文工团撤销后调到省吕剧院,1954年在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由其主演的《李二嫂改嫁》获得了表演一等奖,轰动一时。钱玉玲也是省吕剧团骨干,她主演的《姐妹易嫁》荣获1954年华东汇演二等奖。而陈炳熙参加文工团时才14岁,1949年他主演了十三场歌剧《三世仇》,展示了很高的艺术表演才华。
  还有一些成员到了临沂、惠民等地的群众文化馆,辅导群众进行文艺活动,对这些地区的文化活动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当时很多地区对文艺演出的作用知之甚少,文工团的同志去了以后,从动员群众识字、教他们唱歌入手,培养群众的兴趣,编排舞蹈,排演小戏,逐步引导群众。
  潍坊特别市文工团从成立到撤销,虽然只有短短三年多的时间,但是为刚解放的潍坊稳定民心,宣传党的纪律和党的政策,密切联系群众起到了有力作用,并在潍坊撒下粒粒文艺种子,培育输送了大量的文艺工作者和管理人才,对建国初期潍坊乃至全省、全国的文化和社会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本报记者 薛静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