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希明 “天上甘露美,昌乐西瓜甜”。 “中国西瓜之乡”昌乐人用良心种菜,以科技为支撑,培育出了庵上湖、宝城、五棵松等个顶个的知名瓜菜品牌。 用良心种菜 昌乐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赵继斌对两个节点记忆犹新:一次是2004年8月23日,村里刚发展大棚蔬菜之际,一个菜农种的黄瓜检测出了国家禁用农药。村“两委”没含糊,在大棚里开现场会,当着200多位种植户的面,把问题黄瓜全部销毁;一次是2015年6月15日,他作为全国基层食品从业者的唯一代表,走进北京国家会议中心,汇报了“用良心种菜,种放心菜”的做法。两个节点,不同时空,彰显了昌乐人用良心种放心菜的信念坚定不移。 庵上湖村建立“道德银行”,让信用兑换成真金白银:农户一年四次农药残留速测连续得12分,一年内可免息贷款2万元,优先安排合作社各项服务和农业订单,不贷款的可获得2000元奖励;推出不担保、不抵押优惠政策,借钱利息低于银行贷款利息,当天10万元以下就能拿到手。同时规定,定量检测时,有一次测出使用国家违禁农药的,必须无条件退出合作社,生产的蔬菜就地销毁。 宝都街道是昌乐瓜菜主产区之一。街道党政办副主任郝际文告诉记者,他们落实监管责任,种植区域划分责任网格,每个网格包靠一名干部,每村指定一个责任人,对农业种植区的58个村全部设立安全监管员;抓住大棚瓜菜施肥用药重要节点强化教育引导;协同农业部门联合执法,打击出售违禁农药行为,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7处,与农户签订安全承诺书;在各交易市场进出口登记交易农户、采购商信息,切实把好市场准入、准出关,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可控可追溯。 用科技支撑 方山是昌乐的一座古老山脉,山上有五棵松树相依,空中俯瞰如同“寿”字。为延续文化,打造品牌,乔官镇“五棵松”田园综合体农业产业区的瓜菜,统一使用“五棵松”品牌,管理上采用“植物四位一体种植技术”,实现了化肥农药零投入。 据“五棵松”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德增介绍,他们攀上了中国农科院研究员梁鸣早这样的“高枝”,梁研究员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其“植物四位一体种植技术”在昌乐系率先应用。即利用植物次生代谢理论,充分利用植物的生长规律,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成果,通过喂养生物菌,打开蔬菜的次生代谢,提高蔬菜自身免疫力,实现化学肥料零投入。不但解决了土壤板结、农药残留高等难题,而且产出的原根西瓜和西红柿等蔬菜,除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脂肪外,还有丰富的“抗氧化物质”,特别营养健康。 “我们用大蒜油杀菌,不影响农产品质量。”张德增解释。他说,种植基质是豆粕,肥料是牲畜粪便等,从源头保证瓜菜品质。园区的新式大棚都是第七代,配套水肥一体化、内置式大棚棉被等先进技术和设备,为蔬菜生长创造最佳环境。 红河镇凤凰岭果蔬专业合作社也是普及农业科技的急先锋。他们的蔬菜全生长在海绵上,是无土栽培的一种,蔬菜喂的是由豆饼、牛奶发酵而成的“营养液”,大棚里还安装了防虫网、臭氧机等。 用党建引领 记者发现,昌乐县但凡成气候的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多由村“两委”主要干部兼任。以“党支部+”或党支部主导的顶层设计模式,让昌乐瓜菜产业实现了政治优势、技术优势、市场优势的叠加。从土地流转到蔬菜生产销售,以及现在的田园综合体建设,都在党支部领导下稳健有力地展开,产业壮大的过程,亦是基层党建强化提升的过程。 带头人亦是实干家。赵继斌、王江堂、刘明等,不但是村“两委”主要成员与合作社的负责人,而且都是菜农出身,带头标准化生产。“我们收完第一茬瓜菜后,必须歇棚三个月,期间高温消毒杀菌,为下一茬瓜菜的品质奠定基础。”刘明说,党员既要带头勤劳致富,还要监督社员守法,绝不能使用违禁农药,以保证西瓜、南瓜等的品质。 庵上湖村的党员不但带头“用良心种菜”,而且“党员包户”,一人包靠8户直系亲属或邻居,与后者签订责任书,如后者种植的瓜菜在每次抽测中合格,未出现质量安全问题,该党员年底将被评为食品安全模范党员;“干部包区”,村委干部和合作社干部对种植基地实行分区包靠,该干部所包靠的区域如果出现农药残留超标,扣发其三个月工资;如使用了高毒违禁农药,该干部自动辞职。 今年,昌乐县委、县政府继续坚持农业产业绿色为要、安全为本的理念,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底线”放在以“六个三”为核心的乡村振兴“昌乐方案”的突出位置,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优质品牌,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强大动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