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驻”在村民心里的好干部 |
——记青州市检察院驻村第一书记杨俊 |
|
□本报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张润璞 孙 楠 走村入户,深度调研,硬化进山路,修建蓄水方塘,彻底解决后山“三通”问题,制定村庄长期发展规划……青州市检察院杨俊担任王坟镇前黄马村“第一书记”的这三年里,一年一份计划,一月一份总结,脚踏实地解决问题,让曾经落后贫穷的前黄马村逐渐变成生态宜居、群众满意的美丽村庄、幸福家园。杨俊说:“作为‘第一书记’,驻村不仅是人驻,心也要驻;不仅要驻村,更是要‘驻心’。” 第一步就是要调研 前黄马村位于青州市王坟镇政府驻地西侧2公里。由于村里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民经济来源主要依靠个体食品厂务工和少量粮食、果品出售,是王坟镇10个省定贫困村之一。 “杨书记来了以后,放下行李就去村里做调研,挨个走访村民,了解各家的情况和对村子里的看法,还写了调研报告和初步的扶贫计划,大家看了以后心里都有底,接下来开展工作也有干劲。”村主任尹其敏告诉记者。 通过走访入户,杨俊找到了导致村子贫穷落后的症结。林地荒山资源丰富,却只有一条宽2米的机耕路,严重影响后山的开发;村里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尚有部分街道和出村路没有硬化和整修;整个村子1240多口人中老弱病残比例较高,村内无集体收入……这些问题都亟需得到解决。“跟村委会研究以后,我们把改善村里的基础设施条件放在当务之急。”杨俊说。 要想富先修路 “杨书记来了以后,路也好了,摄像头也安起来了,晚上出来遛个弯什么的都方便了。”说起三年来的变化,村民尹耐荣深有感触。在杨俊的努力下,前黄马村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新建了党务政务公开栏,安装了体育活动器材,加固了村中道路1000多米,为村中安装高清监控摄像头5个,增安了路灯,修建了65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配备照明设施和文化活动器材…… 而这其中,最让人欣喜的当属实现后山的“三通”。2017年年初,杨俊和村“两委”成员一起,多次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召开会议,制定了先修路再架电和打深水井的计划,为此他争取了潍坊市和青州市财政资金40万元,修建硬化了长2.2公里、宽3.5米的进山路,为后山开发打下基础。 进山路打通后,引电入山却成了难题。“通电必须要架设进山电力线路和信号发射塔,施工难度非常大。”杨俊回忆说:“我们多次前往供电公司协调,他们的工作人员过来实地勘察,最后通过联系省通讯局和省移动公司,才将发射塔项目落地实施。” 再穷不能穷文化 “前黄马村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有圣旨碑等遗迹,曾经出过很多文人,有历史,有文化,村民也是多才多艺。”杨俊说,“文化广场建起来了,灯也亮了,再穷不能穷文化,要充分利用起这些文化资源来,让村子真正地活跃起来。” 村里的文艺队便风风火火地张罗起来了。为了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减轻经济负担,杨俊从市文化局争取了资金支持,购全了歌舞队和锣鼓队需要的音响、锣鼓和服装。 小山村的文艺队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杨俊自豪地介绍说:“村民都很配合,都积极地参与进来。农闲的时候,就自己组织着学习和练习。现在镇上的活动或是其他村里有山会,还会邀请他们去表演呢!” 经过三年的时间,如今的前黄马村已顺利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年村集体收入已达5万元。为了前黄马村的长远发展,杨俊成立了青州市凤凰峪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前黄马村将实现全面振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