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情真心真扶贫 带来乡村新变化 |
——记昌乐县交通运输局驻毕家官庄村第一书记王金柱 |
|
□本报记者 付 生 通讯员 于洪波 张磊
修平了道路,建成了文化广场,组强了班子,发展了产业,富裕了村民……昌乐县交通运输局派驻营丘镇省定贫困村毕家官庄村第一书记王金柱,在一年任期中,用真情真心真扶贫,赢得了全村干部群众的信任,使村庄悄然发生着新变化。 毕家官庄村人均耕地1.8亩,贫困户24户、58人。由于人均耕地较少,土地质量较差,交通比较闭塞,村民的收入较低,王金柱来之前,该村是周边村中数一数二的薄弱村。 王金柱立足该村省定贫困村的实际,将精准扶贫作为工作着力点。为找准村民贫困的真正原因,他挨家挨户走访,充分征求意见,了解群众家庭信息,并对照群众家庭生活变化,按照致贫原因分类建台账,同时确定了全年整修道路、发展经济、修建文化广场的年内重点工作。 “往家里运小麦、玉米时,再也不愁路难走了。”村民宋文培指着村内宽阔整洁的生产路由衷地高兴。王金柱刚到该村,看到村内多年未修的生产道路坑坑洼洼,村民出行不便,村里的农作物运输销售更困难,于是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县交运局的资源、资金,为村里硬化750多米道路,加宽了340米道路。积极沟通县扶贫部门,申请上级扶贫资金20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480米生产路。又争取资金新打机井2眼,铺设水管网800余米。 初夏时节,毕家官庄村内大路两侧鲜花盛开,绿荫婆娑。去年3月,王金柱积极争取昌乐县交运局的资源,并组织局内职工到毕家官庄村义务栽植绿化苗木1000余株,绿化了南北、东西两条大街,在村前修建了1100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并安装了健身设施,为村民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场所。他又协调昌乐县交运局党委投入资金3万元,修挖南北、东西两条大街的排水沟330米,安装了28盏LED高清路灯,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他还组织该局职工结对帮扶困难群众26对,先后投入资金1.5万余元,帮助贫困户修缮房屋,并送去床、沙发、被褥、食用油等生活用品,解决群众的生活困难。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为解决村“两委”班子凝聚力不强、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王金柱采取抓党建学习、带领村党支部外出参观学习等措施,配齐了村“两委”班子,整体提升了基层堡垒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在去年村“两委”换届中,原班子成功连任,为后续工作开展打好了基础。 无产业不扶贫。2016年3月,以“抓党建促脱贫”为抓手,在王金柱的组织下,毕家官庄村成立了盘龙山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通过带领党员干部外出学习考察,结合村内实际,在持续壮大黄桃、芦笋等特色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发展现代农业。以“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流转村西60亩土地,建立精准扶贫示范方,合作社对贫困户以入社务工、股权分红等形式进行扶贫,极大增强了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2017年种植的优质花生喜获丰收,亩产达350公斤,贫困户每户增加收入2000元。与莱阳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种植40亩优质土豆,收成良好。帮扶争取上级财政扶贫资金30万元,建成3个现代化冬暖式大棚、15个高温大棚已达产。于去年10月份首次实现了贫困户分红。截止到目前,毕家官庄村24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脱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