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全市舆论宣传工作会议召开
九三学社中央调研组来潍调研考察节水农业发展情况
小清河市级河长现场巡河
市商务局和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人到12345热线受理中心接听群众来电
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专项行动生态环境部督查问题交办单反馈情况
我市非遗保护工作获得“国字号”荣誉
红歌嘹亮迎“八一”
昌邑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银龄安康工程”十周年有奖征文启事
2018年07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时代文化反哺 红色文化凝神 文体活动聚力
昌邑大力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本报讯 (通讯员王鲁兵 王文君)近日,昌邑市作协主席姚凤霄荣获中国散文学会第八届“冰心散文奖”,成为潍坊市首位获得冰心散文奖的作家,彰显了当地文化强大的原创力。近年来,该市以“作风建设年”活动为引领,积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与文化名市建设“同频共振”,用时代文化反哺、用红色文化凝神、用文体活动聚力,不断提升村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迈上新台阶。
  提升时代文化原创力,用优秀传统文化反哺乡村振兴。该市充分发掘传统文化的底蕴,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撑和道德引领。建成120多个“诗书画之家”,打造以家庭为依托的特色文化舞台和活动阵地,进一步擦亮了“诗词之乡”这张文化名片。全面启动563个村编修村志工程,留存乡村记忆,打造村落文化建设基础工程。组织开展“走昌邑·访非遗”摄影大赛颁奖和“蓓蕾艺术工作站”授牌仪式,组织昌邑剪纸、面艺等15个非遗项目进行现场展示展演、传徒授艺。成立潍坊首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加强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阐发、保护传承普及推广。目前,该市已拥有省级非遗项目6项、潍坊市级24项,昌邑市级79项。2017年,非遗保护工作典型经验做法《“三位一体”乡村文化传统激活与传承创新实践》荣获山东省政府文化创新奖,是潍坊市唯一获奖县市区。
  发挥红色文化感召力,让红色基因在乡村薪火相传。近日,龙池镇马渠村的村史馆内人流不断,在听完该村有“红色堡垒村”和“东方莫斯科”之称的讲解后,参观者深深地被红色文化所感染。该市围绕“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主题,深挖红色资源,建设一批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红色村史馆,为广大党员群众打造新的精神家园。截至目前,群众捐献各种革命历史文物485套(件)、提供重要史料材料98篇、撰写回忆录17篇,建成19处红色村史馆,有23处正在规划建设,计划5年内将建成200个。同时,以红色村史馆为主阵地,通过举办文化下乡、村史展览、红色旅游等方式,带动党员群众近距离感悟红色文化、优秀传承,着力营造崇尚英模、弘扬正气的浓厚氛围。目前,该市已组建红色村史宣传队20余支,带动新增乡村文化活动900余场次。
  增强文体活动凝聚力,以先进文化塑造新时代村民。该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体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民心。搭建活动载体,建成690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达标率100%,10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达标建成文化活动室。组织开展“文化走基层”系列活动,举办广场舞戏曲、京剧伴奏、二胡、打击乐等各类培训班56期,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组织举办“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惠民鄑邑行、首届昌邑市民文化节“好戏连连看”民营文艺团体展演等120余场大型文化活动,观众达10万人次。成立了昌邑市文化志愿服务中心,开展“潍水文化志愿行”系列活动。目前,该市登记在册的文化志愿者达1000余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