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记忆·综合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赵兰英的科学养蚕经
麓台学者的师道传承
认真贯彻推行党员“政治生日”制度
清池街道民生管线项目稳中有进
廿里堡街道李家沙窝东刷新棚改纪录
诸城举办优秀学子家乡行暨2018青年精英人才洽谈会
临朐县编办完成公证机构事业法人登记
转让土地
2018年08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赵兰英的科学养蚕经
  赵兰英传授养蚕技术



  ◎马胜全

  临朐县地处沂蒙山区,是山东省的主要产茧区和著名的桑蚕之乡,曾出现过许多养蚕能手,但最有名气的当属闻名遐迩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赵兰英。
  赵兰英,1925年生,临朐县寺头镇高家庄村人,旧社会家里穷,讨过饭,当过童养媳。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村里成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赵兰英因为办事积极、热心,被选为副主任,专门负责桑蚕生产和技术指导。她发动组织妇女养蚕,建立了共育组,实行集体饲养。当时,由于蚕种老化,影响了蚕茧生产,为培育优良蚕种,进一步提高蚕茧产量,1958年,她遵照上级指示在社办蚕场自制蚕种,制蚕种质量标准要求高、各技术环节要求严,为掌握技术标准,她不怕苦,不怕累,背着铺盖和煎饼,步行30多公里到县养蚕场学习,经过刻苦钻研和精心培育,终于制出了优良的蚕种。1962年,赵兰英负责全大队的桑蚕生产,她和大家一起嫁接了十几万株桑树,建立了200多亩桑园,使桑蚕业不断发展,大队蚕茧产量达到3000多公斤。
  临朐县桑蚕生产历史悠久,但当时一些传统的陈规陋习也不少。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生产水平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发挥,如养蚕室和养蚕工具不注意消毒,饲养方法陈旧等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为此,赵兰英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摒弃陈规陋习。在养蚕实践中她特别重视对蚕室、蚕具进行消毒,防止蚕病滋生和传播;根据蚕的生理特点掌握好温湿度,蚕室及时通风换气;掌握适熟蚕上簇。除上述技术改革外,她还将密饲改为稀放,改“三日扒黄”为及时扩座分匾,改小蚕喂切细条桑为切方块桑,改扎大簇室外簇蚕为蜈蚣簇室内簇蚕。由于实行科学饲养,使桑蚕生产年年丰收,1963年全大队100多张蚕种单产达到46.85公斤,创当时全县高产纪录。赵兰英还和县林业局桑蚕技术员通过实验,打破了蚕忌食水桑的禁区。自古以来,临朐喂蚕不喂水桑,说蚕吃了水桑拉肚子,不做茧。所以,蚕农一向把桑叶晾干再喂,不能带一点水珠。经过认真的实验对比和探索,她们发现,春蚕壮蚕期在天气干旱、桑叶含水量下降的情况下,桑叶添水10%,效果最好,并总结出了“三喂、四不喂”的经验,即白天、盛食期、晴天可喂水桑;晚上、将眠期、起蚕、阴雨天不喂水桑。“水桑喂蚕”科学方法在全县推广后,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赵兰英养蚕从不固步自封,而是虚心学习先进的养蚕经验和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搞好技术推广。历史上,临朐蚕农只养夏蚕,而不喂秋蚕。1974年,赵兰英积极宣传推广江浙多季养蚕、季季高产的经验,并带头喂养夏、秋蚕,给群众做示范。由于精心喂养,她养的夏、秋蚕,均取得高产。通过赵兰英的典型引路和技术指导,1975年高家庄大队夏、秋蚕产量达到1.5万多公斤。赵兰英多季养蚕的成功,为全县树立了样板。1980年,全县产茧151万公斤,创建国后最高纪录。她还积极推广“少回育”养蚕法,改一夜喂7—8次为一夜只喂3次。实践证明,用此法喂养,蚕不仅同样吃得好,体质健壮,而且每张蚕种可节约桑叶15%,约100—150公斤;节约人工30%左右。此法在全县推广。
  赵兰英1957年2月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光荣地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57年、1975年、1978年她连续当选为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先后两次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并以全国科学养蚕能手的身份出席过全国科学技术大会。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