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让区域“含绿量”变成发展“含金量”
全市第三次国土调查推进会议召开
我市举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班
“走过40年—鸢都家庭印记”摄影展开展
市环保局和市工商局负责人到12345热线受理中心接听群众来电
滨海区组建“三小组”助推产业发展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山东省转办第二十九批群众信访举报件涉及我市19件
大虞街道全面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滨海区扎实推进围滩河西海路以西段整治
潍坊报业集团招聘新闻记者启事
全市第八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举行
2018年1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之路,诸城市——
让区域“含绿量”变成发展“含金量”



  □本报通讯员 李 芳
  在诸城市潍河、涓河、太古庄河的交汇处,一个总投资6.23亿元,规划面积3.2万亩的三河湿地公园项目正在有条不紊建设中。该项目倡导“还地于河、与水共生”理念,将成为一处集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湿地生态观光、花卉观赏休闲、田园趣味体验为一体、人文与自然融洽共存的高端生态区与城市近郊湿地公园。 
  在推进“四个城市”建设过程中,诸城市始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之路。“人在画中行”的场景,在这里比比皆是。
  该市实施“一城一区四域”造林绿化工程,完成成片造林3.9万亩,51条河流全部落实河长制,境内水质达标率100%,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大会战,对30家散乱污企业进行整治,完成80家10吨以下小型燃煤锅炉改造,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治理修复,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全面落实河长、湖长制,启动“十河共治”,投资9000余万元,对潍河及其主要支流涓河、扶河、淇河等10条重要河流,实施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一系列水利工程,完成清淤4.6公里、筑堤2460米、拦蓄水工程13处,打造出“梯级叠瀑、滨水绿廊”新景观,实现了看得见水、望得见绿、护得住生态的治理目标。
  “开门可见山水,下楼可寻乡愁”“含绿量从未饱和”“肺活量不断扩增”……这是诸城市龙都街道大源社区生态宜居的环境写实。大源社区是个社企共建社区,良好的生态,是践行“两山”理论释放的生态红利,也生动演绎着从“生态美”到“百姓富”的绿色发展路径。大源社区由该市龙头企业大源建设集团出资流转社区土地,以工商资本下乡方式投资4亿元,发展园林和田园综合体项目,流转率达到80%以上,项目用工吸纳大源及周边社区800多人。大源发展的园林栽植各种苗木200多万株,成为诸城西南区域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居民出门就是17处旅游景点,免费开放,成为社区百姓的“家庭花园”。
  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进程中,诸城要让农民住得上楼房,进得了工厂,享受到蓝天白云新鲜空气的同时,还想法设法将增加农民收入融入其中。该市积极探索乡村旅游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路子,按照景区化理念和标准,以南部皇华、桃林、林家村、枳沟、密州、龙都、南湖“四镇两街一园区”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阵地,将乡村旅游作为全域旅游的重点,充分利用河、湖、山、泉、田的优美生态,探索多元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实施“景村共建”,重点培育发展生态营地、休闲农庄和采摘篱园等新业态,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园区、社区、景区三区共建共享初见成效,使乡村旅游成了农民的发家致富之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聚宝盆。
  诸城市充分发挥全市1000多家家庭农场的优势,探索“旅游+现代农业”的产业模式,逐步指导向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现代服务业一体化延伸,加入旅游要素,完善旅游功能,丰富观光采摘、生态休闲、餐饮娱乐、文化体验等业态,把农场打造成采摘园、观光园和休闲园。永辉生态农场、宏德农场、梅香园、刘墉板栗园和泰田农业园等30多家采摘篱园,业态不断丰富、规模不断壮大、影响力不断提升。密州春酒文化博物馆、美晨匠心谷、南湖市民公园等十几个旅游休闲度假项目拔地而起,丰富了采摘园、农家乐、木屋民宿、亲子体验、休闲农庄、房车露营地、科普教育等旅游新业态,成为游客周末“一日游”“二日游”目的地。目前,该市乡村旅游经营主体1000多家,年可接待游客300多万人次,带动旅游收入20多亿元,吸纳农民就业5万余人。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