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评论员
王伯祥同志是新时期县委书记的榜样。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他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评“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当前,我市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级要把向王伯祥同志学习和弘扬潍柴精神结合起来,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弘扬王伯祥同志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求真务实、勇于担当的作风,积极作为、勇创一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市建设。 王伯祥同志在改革开放初期任寿光县委书记,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艰难转轨的过渡期。他坚持以富民强县为己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勇于担当、锐意改革,统筹解决寿光南北发展不平衡问题,带领干部群众在寿南试验和推广大棚蔬菜,在寿北开发盐碱地,在县城大办工业企业,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坚持把老百姓的利益摆在最高位置,把维护群众利益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始终保持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展示了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他坚持讲政治、讲大局,无论是在职还是退休,都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中央、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要以王伯祥同志为榜样,牢记宗旨、心系群众、造福群众。王伯祥参加工作以来特别是担任寿光县委书记期间,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坚持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对群众有利就大胆地干、勇敢地改!”他把心系群众、造福人民作为人生价值取向,怀着对人民群众无比深厚的感情去开展工作,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一面“镜子”。每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镜自检,自觉把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富裕群众作为新时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重要标准,身怀爱民之心,多办利民之事,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党的温暖,进一步打牢党的执政基础。 要以王伯祥同志为榜样,求真务实、深化改革、敢于创新。在王伯祥同志的工作中,充分体现了敢闯敢干、创新创业的实干精神。在计划经济仍占主导地位的年代里,王伯祥同志立足当地种植蔬菜的传统优势,大力发展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全力扶持寿光冬暖式蔬菜大棚试验和推广,掀起了一场改变农民群众命运和改写农业历史的“绿色革命”。 为解决长期困扰寿光经济发展的南北不平衡问题,王伯祥同志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决策,实施开发寿北战略,把占全县总面积60%的不毛之地,硬是变成了全县的“粮仓”和“银山”。面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局面,王伯祥主持上马一批重点项目,公开考选、大胆启用优秀企业经营人才,果断推行企业改革,为企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市改革发展任务繁重,更要坚持以改革创新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努力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要以王伯祥同志为榜样,埋头苦干、艰苦奋斗、勇创一流。穿着布鞋、绾着裤腿,行走在田间地头,盘坐在群众炕头,是王伯祥同志至今深刻印记在寿光人民记忆中的形象。当年,寿北开发会战号角吹响后,王伯祥同志在窝棚里一住就是40多天,带领20万民工“战天斗地”。为尽快扭转寿光工业落后局面,他到全县20多个企业逐一调研,马不停蹄地带队到工业强县考察,最终找出了发展症结和根治良方。在他任县委书记期间,全县企业总产值翻三番,利税增长近十倍。王伯祥同志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让人深刻感受到“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拼劲、韧劲。当前,在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和关键时期,尤其需要像王伯祥同志那样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一种敢做善成的勇气、保持一种逆势飞扬的豪气,不怕矛盾复杂、不怕任务艰巨、不怕责任重大,敢挑重担、迎难而上、奋勇争先,努力创造出一流工作业绩。 要以王伯祥同志为榜样,严于律己、淡泊名利、廉政勤政。王伯祥同志在任期间,下基层都是在机关食堂吃便饭,从不允许超标准接待。对领导干部与群众一视同仁,对任何人不开后门,带头端正党风,狠刹歪风邪气。他廉洁奉公、两袖清风,担任寿光县委副书记、书记8年时间,一直住在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4间平房里。“当一个县委书记,就是‘为民、务实、创新、清廉’八个字,扎扎实实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无论是做人,还是为官,王伯祥同志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位新时期优秀县委书记人民至上的公仆情怀和清正廉洁的人格魅力。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王伯祥同志的先进事迹,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弘扬优良作风,始终坚持廉政勤政,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