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国内国际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确定按照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的措施◎部署抓好农业生产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 要求全面做好防汛抗旱工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    
中国航天完成首次海上发射
省级、市地级人民政府可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
19家央企签订市场化债转股协议规模超5000亿元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地区扩大到荷兰
世界银行下调今明两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潍坊市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出让网上交易公告
2019年06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绘就美丽乡村新画卷
——峡山区推进乡村振兴侧记



  □通讯员 刘 涛
  行走在王家庄街道潍泉村,美丽的峡山湖风光尽收眼底,碧波荡漾,水天一色。远处青山如黛,绿影婆娑。来自昌邑市的游客于海迪正在拍照,“几年没来峡山,街道更干净了,绿树更多了,可以玩的地方也更多了,来一趟感觉不虚此行。”她对记者说。这也是峡山人和越来越多外地游客的共同感受。近年来,峡山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产业基础,厚植生态优势,打造美丽乡村,一幅产业兴旺、美丽宜居的乡村画卷逐渐显现。
培育富民产业,鼓起农民“钱袋子”
  在郑公街道山甫村高增臣的黑木耳大棚里,黑木耳布满了菌袋,长势喜人。高增臣正在忙着采摘木耳,“我种的2.1万袋菌包,仅去年秋季一季就收入了5万多元。”了解到黑木耳的市场前景和区里的扶持政策后,高增臣去年关掉了经营多年的养殖场,盖起了黑木耳种植大棚。尝到甜头的他在今年又流转了40亩土地,准备扩大规模,并带动5户村民参与到黑木耳种植。
  在峡山,越来越多的农户通过种植黑木耳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黑木耳种植有效破解了农民增收难的瓶颈,成为峡山富民的主导产业之一。
  峡山区在培育黑木耳产业中采取了“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依托区内龙头企业康净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优质菌袋并和种植户签订种植收购协议,提供全程免费技术指导、以保护价收购,大大降低了农户生产投入成本和市场风险。
  为解决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峡山区大力推广全民艾灸。如今在峡山,小小的艾灸逐步发展成大产业。依托中国艾·大健康运营中心、太保庄热敏灸小镇两大平台,峡山区组建专业营销公司,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以“技术服务+产品销售+产品研发”的模式增强峡山艾灸产品竞争力,并发展艾草种植,力争把峡山打造成世界“艾灸之都”。
  峡山区特别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在产业振兴中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大力气抓好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做大做强现代农业。充分利用峡山区创建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华以、优渥、新和盛、康净园、神州姜窖等农业龙头企业培强做大,带动了一大批农户通过种植、养殖发家致富。
  蓬勃发展的特色农业,也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土地租赁、合作社分红和园区打工等多种增收渠道,多重收益,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农民人均收入由2008年建区时的3587元,发展到2018年的16799元。
厚植生态优势,扮靓美丽乡村
  “这些年的演变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峡山的绿色越来越多了,峡山正成为一座被绿色包围的城市。”王光军是峡山区的一名摄影爱好者,每年他都会用航拍设备拍摄几张峡山全景图。绿色,正成为他越来越多摄影作品的主题。
  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题中之义。作为全省首个以生态命名的经济开发区,近年来,峡山区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始终坚持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水源地,以生态建设贯穿全区发展,把生态经济建设作为全区发展的终极目标,全力打造“宜业宜居宜游”的魅力新峡山。     
  关停畜禽养殖场220家、污染企业290多家、小铸造企业84家……
  一串串数字,折射出的是峡山区以壮士断腕的态度保护生态环境的决心。峡山区坚决遏制有污染GDP,每年投资2亿元厚植生态、打造生态峡山。强化环湖综合治理,多举措做好水源地保护工作。自2017年起,深入实施全域生态提升行动,狠抓以峡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为龙头的生态保护项目,三年内全域新增绿化面积10万亩,目前已完成3.6万亩。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全区美丽乡村覆盖率达55%,城乡环卫一体化不断提升,为库区百姓增添了更多的美丽生态获得感。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如今蓝天、碧水、绿野成为峡山留给来访者的第一印象。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水源地水质保持在地表水Ⅲ类以上标准,峡山湖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达到3000个以上,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氧吧”“半岛绿肺”。
深化基层治理,引领乡风文明
  “村集体有了收入,班子也团结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村支部现在有了号召力。”郑公街道前铺村党支部书记高洪勇高兴地说。这得益于峡山区去年开展的乡村综合治理行动。
  前铺村是个典型的库区村,虽然村里承包地有2000多亩,但前些年村集体收入基本为零。原来,自2005年以来,土地承包费用一直没收上来。通过此次综合治理行动,前铺村共补缴土地承包费用106万元,且全部重新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迫切需要对农村存在的各类矛盾和问题实行综合治理,清除影响乡村振兴的障碍,加快推进“三农”工作更快发展。
  峡山区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作为基础工程来谋划推动,建强基层治理“主心骨”。去年以来,重点针对“农村宅基地清理、农村承包费拖欠和村内历史陈欠、社会抚养费欠缴、信贷不诚信”四大类问题,通过精准摸底找问题、发动群众找办法、建章立制促长效,持续推进基层治理,提升村“两委”号召力。
  为持续深化基层治理,今年以来,峡山区以弘扬孝道为抓手,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弘扬孝德文化维护老年人养老工作权益工作的意见》,按照“政府引导、村民自治、家庭为主、子女尽孝”的原则,建立健全正面激励、道德约束、示范带动、法治保驾、舆论监督的养老孝老机制,深入推进弘扬孝德文化维护老年人养老权益,在全区探索建立老有所依、代代传承的“孝善养老”长效机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