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贺惠邦
家风是一个家族的风气,好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家庭凝聚力,如温暖的春风,能够教化人、教育人,带来一个家族的兴旺。反之,不好的家风则会导致一个家庭的衰败。 从我家族的家风来说,是从我爷爷一代起就一直倡导的“忠、孝、耕、读”四个字,算来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逐步完善固化,形成了世代风气。 忠,就是忠于国家,忠于党,只要党和国家需要的事,家族成员都能挺身而出,毫不含糊。 孝,即倡行孔子提倡的“孝悌”“诚信”。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姐妹亲近,对朋友诚信。 耕,农人以农为主,靠耕种过日子;若干其它工作也要学会“经”,即会打谱过日子。 读,就是重教育,多读书,做到有文化、有本领。我家历代都把读书、学文化放在至高地位,在这方面最舍得下本钱。 “四字”家风中,前两个字(忠、孝),是立德,要求家人做有道德的人;后两个字(耕、读),是树人。 家训就是一个家庭(家族)对家庭成员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训导和要求,有一定的强制性。 我家的家训有三个方面:一是要求每个成员必须遵纪守法,诚信为本。二是要求每个成员必须多做善事,广结善缘。三是要求每个成员必须学会多包容,多交流。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家训,所以做到“家和万事兴”。家“和”不是喊出来的,而是良好的家训训导出来的。 家规就是对每一个家庭(家族)成员礼仪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其表现形式更加具体、细化。 记得小时侯,我们家也有不少不成文的家规。如,在待人接物方面,要热情有礼貌,不能慢待他人。要求家庭每个成员,特别是孩子,坐有坐相,站要有站样,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规矩等。记得有一次,我因睡觉起晚了,家里人都吃完饭,什么饭也没了,我哭了。哭了也不行,饿了半天,以后再也不敢睡觉起晚了。 因为有了这些规矩来约束,并养成了习惯,感到终生受益。 综上所述,家风,是风气、导向,立德树人;家训,是为人处事的训导和要求;家规,是礼仪行为的具体规范。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家族的治家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