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国内国际
 
标题导航
七月,不能忘记的日子
一盏渔火
心似荷花开
家风家训家规之我见
捉 蝉
2019年06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捉 蝉



  ◎赵建武

  蝉,据说有两千多种,在民间有多种叫法。潍坊的昌乐、昌邑等地叫蛣蟟龟,胶东的牟平、文登一带称为知了猴、知了狗。人们一般称之为知了龟。
  我小时候,每到夏天,捉蝉是必不可少的消遣。捉蝉的方式不外乎抠、拾、照、摸、粘。知了龟一般从下籽、幼虫到成熟,须在地下经过三年时间。在一场雨后,已长成的知了龟开始蠢蠢欲动,它一边用强壮的前足往上抓,一边用头部奋力向上拱动,很快地面上就会显现一个一分硬币大小、有着薄薄土层边缘的小窟窿,知了龟就要破土而出了。抠知了龟的过程非常有趣,别看知了龟是一种小昆虫,但也会与人类斗智斗勇。人们必须小心翼翼地拨开土,试探着去抓,知了龟感到有敌人入侵,就会用像两把大刀的前爪反抗,牢牢抓你的手指,这时就可以顺势把它轻轻提溜出来,如果用力过猛很容易把前爪折断。如果笨手笨脚,被知了龟觉察,它就会马上缩回洞里遁得无影无踪。这时,调皮的小孩会用水把洞灌得满满的,大约一刻钟的时间,知了龟感到憋气会自动往上爬,一露头就手到擒来。
  等夜色降临,人们已经看不清地面时,那些漏网的知了龟就会悄然爬出,准确地向附近的大树奔去,并迅速沿着主干往上爬。知了龟长着一对鼓鼓的眼睛,目光如炬,视力良好,在黑夜里有极强的方向感和认知度。当知了龟爬到一人以上的高度时,就开始做羽化蜕皮的准备,破壳化蝉。这时,酒足饭饱的人们开始出动了,他们有的用手电筒去照,在一棵大树上就能找到五六个,照得知了龟无处躲藏。记得我小时候没有手电筒,只能凭运气去树林里瞎摸。
  经过人们两次“扫荡”,仍还有不少逃脱的知了龟,它们经过一晚上的不懈努力,顽强地从皮里钻出来,蜕变成了两眼发黑,通体金黄鲜嫩的知了,长着颜色透明、花纹对称的薄薄双翅,煞是好看,“金蝉脱壳”“薄如蝉翼”的成语由此而来。那些变得早、爬树高的知了熬到太阳出来,翅膀硬了,便成为黑色能飞的、夏日里那个天气越热、叫得越欢的知了。
  在我儿提时代,小伙伴们经常拿着长长的竹竿去粘知了。每当正午时分,太阳高照,大家光着脊梁,小心躲避着大人,带上竹竿和面筋到树木密集的地方大显身手。此时是知了声最响的时分。粘知了很有技巧,首先面筋粘性要强,其次杆子要结实,防止折断,还得足够长。粘知了要先寻着声音去找,一旦发现目标,就要蹑手蹑脚过去,从知了身体下方一点一点靠近,在距离三到五公分时瞄准翅膀,猛地一下子把它的翅膀粘住,再稍用力按一下防止被挣脱,一旦粘不结实,在往下放的过程中它就容易逃脱,有些性子刚烈的会断翅而落地。
  小时候把知了龟拿回家,马上用盐淹上,第二天就可以煎或炸着吃了,这在当时肉食极度匮乏的年代别提有多香了,确是一道人间美味。直到今日,知了龟仍然能登大雅之堂,经常出现在餐桌上,而且价格不菲。
  蝉不仅能作美馐,还是古代文人吟诗咏志的对象,古人认为,蝉栖高枝而鸣,吸晨露而生,是清高自洁的象征。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