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晓芬
昌邑市是一座被渤海湾怀抱的美丽宁静的小城,1998年我大学毕业为了爱情来到这里,将家和事业都驻扎在了这里。小城纯朴、恬淡、包容,血脉中流动着海的因子,气息中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岁月匆忙,不知不觉已走过了二十多年的光阴,这里已变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在我的生命历程中留下许多忘不了的人和故事。 昌邑出城向东,有一个叫卜庄的镇子。原来一直默默无闻,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却因小小的梨枣声名鹊起。每到九、十月份,万亩梨枣园内一株株矮化过的梨枣树格外粗壮。梨枣皮薄肉厚,口感鲜、脆、爽、甜,前来采摘、购买、订货的客人络绎不绝。特别是近年来,镇里建起了梨枣交易市场,办起了梨枣丰收节,昌邑小城的秋天也因梨枣而热闹非凡起来。 说起梨枣,让我又想起了陆英,卜庄镇的一个小姑娘。2005年我从学校辞职,创办教育培训机构。一次因与客户的业务谈得不顺利,突然想起可以买点昌邑土特产作为交往的礼物。正值梨枣成熟季节,一个午后就骑着木兰踏板摩托车来到了卜庄镇大陆村。当时梨枣的种植面积还不是太大,不像现在道路两旁都有售卖摊点。我打听着到了村口,碰到一位十七八岁黑黑瘦瘦的小姑娘,正用自行车载着一大筐梨枣出村。 我忙拦下问她:“姑娘,你这车子上是梨枣吗?” 她说:“是呀,准备送到县城去卖。” 我说:“我就是来买梨枣的,让我看看你的枣子,如果合适你就不用大老远去县城了,我也不用再进村打听了。” 小姑娘一听有道理,支下自行车打开了她的梨枣筐。我看了看枣子个头不是太大,色泽也不是太好。 小姑娘看出我的犹豫,忙说:“夏天遭冰雹,今年的梨枣大部分收成都不好。要不您跟我到家里,家里还有稍大些的。” 我跟随她来到了一户农家,三间简陋的旧红砖瓦房,小小的院落里摆满了一筐筐枣子。她的母亲和妹妹正在院里忙着,小姑娘简单说了我的来意,她母亲热情地打开了好几筐梨枣让我挑选。我挑了些个头大点的枣子约摸五六十斤,又问了问价格,比我预想的低很多。 走的时候小姑娘送我出村,和她闲聊了起来。得知她的名字叫陆英,今年刚高中毕业,高考成绩不理想,想复读但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近两年镇里为提高农民收入发展梨枣种植业,她们家刚刚开始种植,但收入不高。 我是教师出身,最看不得孩子不能继续求学。 走的时候恳切地对她说:“陆英啊,无论如何还是要读书的,做什么事情都要坚持下去。复读学校我可以帮你联系。我办了一所培训学校,你来学习,给你免费!”并给她留下我的电话号码和培训学校的地址。 “好的,刘老师,我会努力的。下次再来我们家买枣啊。”陆英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她的成熟与懂事让人心疼。 我载着枣子离开,她站在村口向我扬手告别,微风吹拂着她朴素的衣衫,阳光照在她黑红的脸庞上。我一直相信,当一个人处在迷茫的三岔路,如果有人给予鼓励和指点,人生则会有不同的际遇。 2018年的秋天,朋友邀我参加第二届卜庄镇梨枣节。卜庄镇的梨枣产业已经规模化,有了自己的品牌与气质。秋日的小镇,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梨枣节庆典仪式结束后,我与朋友来到一处梨枣采摘园,但见树上挂满了成熟的沉甸甸的果实,田陇间一筐筐摘下来的梨枣满满当当。我们猫腰低身,穿行在一棵棵梨枣树之间,边吃边摘,尽情享受采摘的乐趣。 “是刘老师吗?”突然有人喊我。我回身一看,是一位正在园里收拾枣子的中年农妇。她戴着半旧的防晒帽子,黑红的脸庞。我一时竟想不起是谁。 “我是陆英呀,您还认得我吗?您可是没大变样儿。”她边笑着说,边摘下了帽子。 我这才猛然认出,忙握住她的手说:“认得认得,这么多年了,陆英你还好吧?” 我们就地坐在梨枣园的田地上,叙起了别后多年的家常。陆英说,那年她思来想去,父母实在太不容易了,妹妹还小,遂决定不再回学校复读,也就没再联系我。当时就想,只要肯干、能吃苦,一定能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23岁时,她与同村一位勤劳踏实的男青年结婚,组成了美满幸福的家庭。这些年来,她与丈夫一起承包梨枣园,起早贪黑,悉心种育。现如今,她家的梨枣园有近50亩,在县城买了楼房,购了汽车。 陆英说,她对目前自己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要说有遗憾,就是没有再继续求学走进大学校园。但她未完成的大学梦,妹妹替她圆了。妹妹因为姐姐的经济支持,考取了山东农业大学,毕业后在昌邑市农业局工作,是一名农技师,并对陆英的梨枣园种植从科学的角度给予了大力的技术支持。 “刘老师您知道吗?我一直非常感激您,您因为买过我家一次梨枣,就非常诚心地鼓励我,这对一个农村小姑娘有多么重要是您想象不到的。”陆英一再握住我的手说。 我说:“陆英,这都是你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的路有很多,你这样的好姑娘就配拥有这样幸福的生活!” 阳光透过梨枣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碎影,光线晃晃悠悠落在一颗颗饱满的梨枣上,周围忙着采摘的人们熙熙攘攘。我们静静地坐在梨枣园中,仿佛幻化为一株枣树,经风历雨,扎根、开花、结果,欢喜地生长在这片热土之上,见证不同的人生,见证岁月的光芒。 美往往深藏在不经意之处。朋友,欢迎你闲暇时也来昌邑小城做客,这里有香脆的梨枣,淳朴的乡民,以及土生土长的美丽故事。“此心安处是吾乡”,如果你偶然走进来了,品味到了,这个地方可能成为你心中所属的难忘“故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