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李利萍 在安丘市,一枝枝绢花的生产,不仅仅是出口创汇的商品,也成为当地百姓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 安丘市景芝镇有着数十年绢花加工生产的传统,绢花相关从业人员达到了4万人次。记者近日来到景芝镇丰田村,在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葛春香家过道里,堆满了各种绢花原材料。她正在忙着组件。葛春香告诉记者,她负责的这是整个产品的其中一道工序,自己做完后厂家就会收走,接着进行下一道工序的生产,自己一天有个几十块钱的收入。现在村里不少人都能承接一些绢花加工的活儿。 记者在鞠家庄子村建档立卡享受政策贫困户鞠修宝家里看到,鞠修宝妻子和女儿正在搓花杆。一跟铁杆,一张报纸,通过简单的手工,就把铁杆搓成了一根花杆。就这样简单的加工活儿,也成为了鞠修宝家重要的经济来源。鞠修宝妻子告诉记者,一家三口目前都在享受着低保政策,虽然加工绢花收入不高,但一年下来也有几千块钱的收入。 景芝镇扶贫办负责同志告诉记者,现在绢花工艺品加工已成为当地百姓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像丰田、大付岗、洛岗等40多个村已经发展成为工艺品加工特色村,每村年平均加工额达100多万元。 在安丘万仕得工艺品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各式绢花让人目不暇接,临近中午时分,公司的设计人员还在忙着创意各种花艺造型。公司经理赵久莲告诉记者,公司所有产品的前期工序都是依托当地百姓委托加工完成的,据不完全统计,周边村庄得有上千人为厂里干着加工活,有的百姓光干加工活,多的一年有二三万元的收入,少的一年也能挣个五六千块钱。 绢花工艺品生产作为景芝当地一项传统手工艺,近年来该镇依托传统产业优势,把绢花生产做为脱贫攻坚的重要项目,鼓励更多的低收入群体通过这一技艺增收致富。据悉,目前景芝绢花工艺品加工企业达到100多家,全镇及周边镇发展起社会加工点500多家,辐射安丘、昌邑、诸城、即墨等10多个县市区、30多个乡镇、260多个村庄,成为当地重要的外向型产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