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
老手艺助力打造“扶贫车间”
6月份全国财政收入同比增速转正
国家防总要求强化风险隐患排查和人员转移避险
山东:25.6亿元改造老旧小区
直播“带岗”走心又暖心
图片
高新区精准服务帮扶小微企业“上规”
2020年07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手艺助力打造“扶贫车间”
  “扶贫车间”内的家纺代加工点工作场景。  通讯员唐汝亮摄



  □本报记者 孙希明
  7月17日早晨,寿光市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牛头镇村的“扶贫车间”按时开门了,陈会英老人和几个同伴来到草编加工车间,围着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干活,以这种方式开启新的一天。“俺原先是贫困户哩,想挣钱找不到地方,有了‘扶贫车间’,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最多的时候一天30块钱,虽然不多,但零花钱有了,也脱贫了!”陈会英对记者说。
  草编车间的隔壁是拖鞋加工车间。里面灯光明亮,井然有序,曾经是贫困户的隋清华正一手托着半成品,一手在飞针走线。她51岁,比陈会英年轻,缝制拖鞋需要的气力大,但收入更高。“每个月差不多1500块钱左右吧,订单多的时候,挣得还多。”谈到收入的问题时,隋清华快言快语地回答。
  牛头镇村位于寿光北部,是寿光数一数二的大村。由于是盐碱地,种植作物单一,农民收入较低,村内贫困户不少。为了让贫困户过上好日子,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寿光市依托当地盛产芦苇、茅草的资源优势和村民勤劳能干、特别是传承了前人擅长草编老手艺等优点,投资数百万元建起“扶贫车间”,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企业出技术、原料和负责下订单,地方政府负责提供场地,优先吸纳贫困户、低保户等弱势群体就业。收到预期效益后,又与其他企业合作,在“扶贫车间”设立家纺代加工点、拖鞋加工车间,让更多贫困户和普通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脱贫和增收的梦想。
  牛头镇村妇联主席朱萍告诉记者:“村里有的群众年纪大了,有的身体有残疾,很难在企业找到岗位。自从村里有了‘扶贫车间’,这样那样的限制都没了,个人不用操心原料、场地和销路,只管把活干好,计件发工资,只要人不懒,脱贫不是问题。”
  “扶贫车间”一楼大厅的展示台上,展示着出自贫困户之手的各类手工艺术品,原先在地里被廉价卖掉或烧掉的芦苇、茅草,如今被他们编成了花瓶、挎包、圆扇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品。既畅销国内,又走出国门赚外汇,更使草编老手艺重焕生机。朱萍兴奋地对记者说:“除个别年老多病或身体重度残疾的贫困户,大多数贫困户都成为‘扶贫车间’的一员,靠自食其力和政府的关心帮助,户户争相脱贫、人人努力奋斗,促进了民风村风的向好向上!”
  “现在没事就到这里干活挣钱,大伙聚到一块,拉拉呱、聊聊天,比着干,精神充实了。”陈会英老人感慨道。
  双王城生态经济园区党工委书记张文杰对“扶贫车间”有着更深的理解和更长远的谋划。他说:“精准扶贫要与产业项目结合,牛头镇草编、寇家坞老粗布都是双王城人的老手艺和传统文化。我们通过挖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精准扶贫,同时把防止返贫的屏障筑得愈发牢固。下一步,将与扶贫部门和企业一起,把‘扶贫车间’管理好,把产业链维护好,既让脱贫群众的日子芝麻开花节节高,还要放大效应,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