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以创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优秀基础设施撑起更好营商环境
从群众笑容看优化政务环境
优化环境要留住用好人才
2020年07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创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贺绍磊 董俐君



  市委书记惠新安在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推进大会、第二届潍坊发展大会等重大会议上,多次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提出明确要求。创新是一个城市活力绽放的根本动力,以创新为抓手提升优化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新要求,唯有聚焦时代新要求,通过不断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持续聚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才能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提供持久动力,在新一轮竞争中赢得未来。
  聚集创新要素优化城市战略布局。重点是积极融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大局,树立面向国际、区域联动的营商环境改革视野,优化城市功能布局,营造城市创新氛围,提升营商环境标识度。一是高标准建设好中央创新区。当前,我市中央创新区规划建设正全面提速,应注意借鉴外地成熟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即选址首先考虑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高标准配套和吸引教育、文化、卫生资源,用一流的科研环境和生活环境吸引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把中央创新区打造成“科创特区”,形成创新优化环境、环境提升创新能力的良性循环体系。二是推动建设济青高速科创走廊。潍坊是济青高速的重要节点城市,如若推动济青高速科创走廊建设,将会大幅度提升潍坊创新能级,潍坊的地理优势就会转化为城市竞争优势。应积极推动科创走廊建设的前期规划工作,争取省委、省政府支持,并将其作为“十四五”前期重大规划研究项目;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在沿济青高速周边地区新设研究机构,培育跨区域人才中心市场。三是抓好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这一重大机遇。潍坊农综区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农业开放发展综合性试验区,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应当重视并用好这一政策利好,充分借鉴国内自贸区发展经验,将自贸区现有的改革成果真正做到为我所用,同时,在农综区大胆尝试,以农综区营商环境的率先突破带动潍坊全域营商环境的创新提升。
  打造数字政府提升服务效能。信息化是当前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是提升营商环境便利化的重要举措。我们应深刻把握信息化发展大势,打造数字政府、智慧城市,以信息化推动营商环境优化。一是提升信息“新基建”能级。应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上升到全局高度来抓,特别应重视发展5G,为激发城市创新活力提供基础支撑。5G将开启人类“智能化新时代”,当前各大城市正纷纷抢占5G发展先机,我们应尽快编制5G基站建设规划,推进公共资源向基站建设开放,并以应用示范为先导,推动5G与垂直行业的深度融合。二是加快政务信息系统整合。数字时代的数据共享是一次重大的系统性创新,为政府流程再造、优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应尽快建立一体化协同办公体系,加快政府决策、执行、督查、反馈等数字化协同;对分散、独立的政务信息系统加快清理整合,接入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并依法依规向社会开放,加快实现数据通、业务通。三是进一步推动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按照应上尽上、能上则上的原则,加快推动企业开办、交通出行、医疗健康、文化教育、社区服务等政务和公共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实现“全程网办”,同时推动更多事项在移动端开展服务,实现“掌上通办”,真正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就像网购一样方便。
  保护发展新经济占据下一个高地。当前,新经济的发展壮大,决定着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广州、上海等先进城市都在发展新经济,而新经济发展与适宜创新的营商环境密切相关。近年来潍坊新经济发展初现端倪、势头良好,我们应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建立有利于新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以营商环境的优化促进新经济发展。一是搞好新经济战略谋划。借鉴上海、深圳等地做法,加快制定现代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突出对新经济的规划引导,为新经济的发展营造适宜的创新发展环境。二是加快培育“隐形冠军”“瞪羚”企业。当前,技术创新模式正由大企业引领向中小企业引领转变,“瞪羚”“隐形冠军”企业可在短时间内整合创新资源,推动科技爆发式、指数级成长。我们应集聚政策、集中资源,引导这些企业发挥技术、品牌、网络优势,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建研发中心,促进顶尖人才、先进技术及成果引进和转移转化。三是优化新经济服务。实施以“市场换投资”、政府采购等方式,优先支持本地优质新经济企业做大做强。筹办潍坊创新英雄故事会等活动,让来潍创新创业成为潍坊新时代活力源。
  优化创新生态打造宜居宜业环境。重点是着眼于国际化、法治化、便利化,提供更加完善高效专业的生产、生活配套。一是打造高标准的法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们应着眼于让法治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建立与国际高标准规则相衔接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和有效的司法仲裁实践制度,如“接诉即办”“免罚清单”“法律服务代理”“限时清欠”等机制,用法治手段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二是打造人才聚集的生态环境。人才是创新的根基,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当前,人才就像候鸟一样,哪里环境优越就往哪里飞。潍坊要想集聚人才,应建立具有显著优势的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优化财政保障投入,加强与一流科研院所合作,畅通企业与人才双向对接渠道,特别是优化人才绿卡制度,提供创新创业、住房安居、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全方位服务。三是打造生产性服务业高地。以创新为源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我们应深入挖掘制造业优势,建立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汇聚一批金融保险、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优质资源;借鉴深圳等地经验,打造各类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等高端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创新发展环境。
(作者单位:潍坊市科学发展研究院)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