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以创新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优秀基础设施撑起更好营商环境
从群众笑容看优化政务环境
优化环境要留住用好人才
2020年07月2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优秀基础设施撑起更好营商环境



  ◎董菲

  营商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而硬环境的重头戏就是基础设施环境。市委书记惠新安在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指出,要聚力攻坚基础设施项目。什么是基础设施项目?如何扎扎实实落实好市委的决策部署?
  基础设施项目,最常见的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铁公基”,也就是传统基建。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以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基建”成为基础设施项目的新成员。6月18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撰的《2019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正式发布,在经济活跃城市的营商环境综合排名中,潍坊位列第八。报告显示,营商环境的排名中,硬环境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硬环境建设“人无我有”的先发优势已经不再突出。这表明,潍坊的硬环境建设有机会率先达到发达城市标准,也就是说我们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到“人有我优”。
  “要想富,先修路”。新时代对这句话赋予了新解读,路的含义更加丰富。铁路枢纽对于城市集聚经济具有促进作用,能够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的先天优势;路网建设的优化,能够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等公共服务的供给,将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对经济发展起到支撑作用。当前潍坊正在全力争取的轨道交通、机场迁建项目是在努力打造路的互联互通;积极争取的海岸线修测是在打通潍坊的海上道路;行人立体过街设施和主干道快速化改造则是在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城市的交通水平越高,城市经济要素的流动性越强,就能凭借交通基础设施优势实现经济资源的聚集,进而实现经济增长。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市委书记惠新安在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指出,招商引资要知己知彼,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客商需要什么。基础设施决定了一个城市的基本功能,基本功能是否全面,决定着企业的落户选择。基础设施就像毛坯房,强调的是房型的合理和功能的全面,以及未来装修可塑性。对于企业来说,基础设施要完善,功能要全面,比如产业园区建设是否符合企业生产需求,交通、住宿等配套是否完善,同样的网络配套设施,网速也可能成为企业去留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基础设施建设同样要做好调研,需要知道我们想吸引的企业和人才他们需要什么样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不能盲目大干特干,而是要精准建设、精细化建设,满足企业和人才的需求,扎实有力地做好“人有我优”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为后续软环境提升做好合理架构和功能支撑。企业说好,才是真的好。
  “与时俱进,方能勇立潮头”。2020年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强调“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是与传统“铁公基”相对应、发力于科技端、面向未来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涉及5G、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新基建”对于产业转型升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经济发展和智慧社会构建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赋予新动能。小小的健康码通过多维数据的汇聚和研判,实现千人千面的重点防控和复工复产并重;基于数字经济的新零售服务,让千家万户能够安全无接触地享受各种美食;亿万学子通过远程课堂坚持寒窗苦读,这些都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数字科技、数字化管理、数字经济给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的颠覆性的变革和难以估量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
  发展“新基建”关键在“新”,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发挥好“新基建”在助力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现在正处于从工业3.0向工业4.0转移、从信息化时代向智能化时代转移的时期,对于智能化生产服务的要求,现有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难以做到,5G新基础设施的功能就需要从信息传输转变成智能服务。作为基础设施,5G本身并不能带来多大利润价值,但是可以通过对5G的使用创造出较大的边缘价值,实现对数字经济的支撑作用。5G已经展示出重要作用和巨大优势,潍坊正力争年内建成4000个以上5G基站,中心城区重点区域实现5G网络全覆盖。这更多是在为未来的产业发展做技术铺垫。政府通过“新基建”的投资和建设,还可以加快推动实现城市治理水平的提升。惠新安书记在全市“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暨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推进大会上提出要加强网格标准化建设、加强基层管理服务能力建设、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都需要在信息化上下功夫,因此应把握新基建机遇,让数字化治理“全面下沉”,补充末梢科技支撑能力短板,进一步下沉数字技术、数据到基层,提升基层智能设备的应对能力,解决科技支撑“强干弱枝”的现象,逐渐摒弃“人海战术”,在基层治理中将数字技术与治理体系相融合。因此,不断改善的硬环境对于优化营商环境的支撑,一方面来自原有基础设施的延续和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则是源自于新基础设施布局和落实。
     (作者单位:潍坊市委党校)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友情链接:潍坊妇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