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刘文龙 1985年10月的一个下午,上课铃响了,微笑着走进一个30来岁、中等身材、非常儒雅的男老师。他穿一件白色衬衫,黑色裤子,上衣兜上挂着一支银色钢笔,他皮肤白晰,头发乌黑但带点自然卷儿。他走上讲台,班长喊“起立”,大家站起坐下后,他恭恭敬敬地给学生们鞠躬还礼,这个人就是我们的地理老师——李欣。给学生鞠躬还礼的老师,这是我们见到的第一个。 李欣老师用好听的男中音作了非常简短也非常谦虚的自我介绍,然后步入正题。李欣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信手一笔画出了一个地球,然后标注上赤道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画上经线纬线,然后画上七大洲四大洋,只这一下子就让我们折服了。课堂上他每讲完一个问题,他会问大家是否都能听懂,有没有不懂的?确定大家都能听懂后再继续向后进行。下课前,他又把本堂课讲的所有内容给大家梳理和总结了一下,以后每堂课都是如此。大家都能听懂、理解老师讲的课,所以大家对地理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那时候各学校都根据学生的成绩对教师进行排名,所以自习课上每个老师都喜欢学生们复习他们所教的课程。但李欣老师不跟其他老师争时间。当地理课上有的部分内容比较难,他担心有的同学不一定明白时,当天的晚自习他会去教室转转。他告诉同学们大家该复习什么就复习什么,地理上有不明白的可以问他。 但更多的时候,他轻轻地走进自习教室,什么话也不说,含着笑默默转上几圈,学生们没有问题询问时,他便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 夏天午休时间较长。1986年的一个午后,天气非常炎热。饭后睡不着,于是我起床赶往教室,在路上遇到李欣老师也正赶往自己的办公室。整个学校都在午休,李欣老师到学校干什么呢?我觉得好奇,于是就随李欣老师来到了他的地理组办公室,原来他赶到办公室是为了完成一篇地理论文。我想,李欣老师的课已经教得非常好了,还这么努力,这对我是一个教育和激励。 在我看来,李欣老师不仅业务专精,而且非常勤奋努力,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进取心,始终保持着对事业的热忱。这从学生们的成绩就可见一斑。1987年我们参加高考时,地理一科我们全班包括当时没有考上任何学校的同学在内,平均成绩是91分,是全省最高的。山东省是高考大省,在后来的七八年里,李欣老师教过的班地理平均成绩都是全省最高。 李欣老师一直非常关注我的学习和成长。他知道我高考失利,考得很不理想,于是他写信鼓励我。1988年,当他从其他老师的闲谈中了解到我的家庭情况非常困难时,又特意来信鼓励,并且随信寄来了20元钱和40斤全国粮票。这在当时应该是至少一个月的生活费用了。多年后,我跟李欣老师提起这档事儿,他已经忘记了。 “是吗?我怎么没有记得呀!” 可我心里一直记着,记了30年,而且今后也会记着。 后来在跟李欣老师的攀谈中才知道,老家是寿光的他幼年丧父,还有姐姐妹妹,全是母亲一人拉扯他们长大。家住盐碱滩,条件艰苦,他上大学时,上大学的钱都是自己到砖窑厂背砖挣来和从亲戚处借来的,可谓尝尽了人间冷暖和酸甜苦辣。感同身受,所以,助人成了他天性的一部分,他把帮助别人当成了帮助自己。 其实,教育本身不就是在助人吗? 传道授业解惑,言传身教厉行。 言行举止都是教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