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常态化机制打造为军服务“快车道” |
——聚焦潍坊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背后的为军服务 |
|
□潍报全媒体记者 尹莉莉 孙孔嘉 通讯员 孙林朴 近年来,潍坊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拥工作重要论述精神,深刻把握国防和军队改革新形势、新任务,积极探索帮助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的新方法新路径,通过建立完善常态化工作机制,着力打造为军服务“快车道”,部队困难问题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驻潍部队练兵备战能力水平明显提高。潍坊市连续6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规范程序,建立快速问需机制 潍坊市驻军单位多,“小散远单位”多,驻地大多远离市区,需要地方协调解决的问题多。为此,我市从畅通渠道做起,以各级双拥机构为载体,以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联络员为信息收集员,以现代通信联络手段为依托,构建起覆盖驻潍部队无缝衔接的常态化意见建议收集机制。 常态联络沟通,确保不间断。建立双拥工作信息联络员制度,部队需要地方协调解决的困难和问题,随时向各级退役军人事务局进行提报。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第一时间进行分析研判,对需要补充完善的问题及时反馈部队,然后再纳入问题清单,进入协调解决程序。 定期登门反馈,确保有回音。每季度最后一周,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队到部队现场调研征求意见,对上次问题和建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和反馈,对部队新提出的意见及时分解落实。2019年,市党政军领导先后9次深入部队,问需部队建设,逐条研究、分解、落实43条意见建议。今年,协调解决部队意见建议41条。 优先特事特办,确保不误事。2018年,在潍北靶场演训的一部直升机需在某医院附近开辟紧急着陆场,市双拥办马上启动热线联络制度,迅速联系有关方面,第一时间寻找到合适的直升机着陆场,保证了演训任务的顺利完成。 区分情况,建立多元协调机制 “官兵有所盼,地方马上办”。我市从关乎部队长远建设和官兵密切关注的问题抓起,从三个层面予以协调解决。 一般问题直接沟通,立即解决。2020年,驻潍某部提出穿过机关营区的高压线影响部队训练,国网潍坊供电公司接到反映的情况后,第一时间与部队取得联系,经过现场考察,决定对两条高压线路进行安全防护,及时消除营区安全隐患。 复杂问题军地对接,协商解决。军人子女入学入园是广大官兵最关心的问题,潍坊军地双方多次召开联席会议进行专题研究,确定了“军人优先”“特事特办”的原则和实施办法,确保军人子女全部享受优质教育资源。2020年,全市安排军人子女235人全部进入优质学校就读。 重大问题实行直报,专项解决。对部队反映的关系重大、原因复杂、需要在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问题,建立问题提报机制。驻潍某部旧营区改造问题,时间跨度长、涉及单位多、资金数额大,直报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组长阅示后,根据领导批示协调有关部门及时解决,为部队减免费用1011万元。为解决驻潍某部营区用水问题,专题研究后确定投资300余万元修建专用引水管道到营房,解决了部队吃水难题。 强化落实,建立会商督查机制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帮助部队办事解难作为支持部队“打胜仗”的重要内容,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列入“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了由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与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帮助部队办事解难的强有力组织领导体系。 领导小组定期会商,重点推进。每年召开1至2次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潍坊市特困官兵家庭救助实施意见》,每年拿出80万元对官兵进行救助,2016年以来救助特困官兵1100余名。 问题清单销号管理,限期完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每年对部队所提出的困难问题进行汇总,强化督办催办,办结一个销号一个。 督导检查追责问责,兑现奖惩。把部队反映的困难问题解决情况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创建精神文明单位考核内容,列入各级人大、政协视察内容。对部队反映困难问题的承办、办理情况,军地双方联合检查通报,好做法好经验及时总结、推广,造成不良影响的予以追责问责,把板子打到具体人身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