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我市召开电影《潍县集中营》创作推进工作座谈会
市委法治委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第三次会议召开
引领绿色有机发展
构建发展新格局 奋力夺取新胜利
“跑”出绿色与文明
乡村振兴领航人
干出新样子 实现新作为
市发改委以一流标准推进“百日攻坚”取得实效
全面加强实战化军事训练全面提高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
奋力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2020年11月2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乡村振兴领航人
——记全国劳动模范徐林收



  □潍报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近年来,高密市阚家镇松兴屯村党支部书记徐林收带领党员干部群众抢抓乡村振兴机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艰苦创业、苦干实干,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成了大棚园区、新村家园、校园和公园,实现了土地流转、大棚覆盖、迁居新村“三个百分百”,村民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把一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了“全国文明村”。日前,徐林收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产业振兴农民富
  以前的松兴屯村老百姓依靠种田和外出打工维持生计,辛勤忙碌一年也只能解决基本温饱。徐林收上任后考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让老百姓真正富起来。经过多次外出考察和市场调查,他发现土地是松兴屯最大的资源,只要路子对头、产业对路,就能从“黄土地”里挖出“金疙瘩”。最终选定发展葡萄、蔬菜特色种植。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松兴屯丽珠源种植合作社,对全村土地整建制流转,先后建起了60公顷鲜食葡萄大棚、46.7公顷高温果蔬大棚,合作社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水肥一体化、统一病害防控、统一商标使用。投资600万元,建起了智能温室育苗大棚,聘请寿光技术人员全程服务,探索种植精品蔬菜、食用菌、草莓、圣女果等,大力发展休闲采摘农业,拓宽增收致富道路。流转土地的群众既有每公顷土地18000元的保底费,又可在园区打工、分红,还可以承包大棚搞经营,户均年收入达到10万元。“一村富了不算富,携手同奔小康路。”徐林收借力“一带一路”,与荷兰公司合作,流转周边村庄土地,建设了40公顷的中荷高端果品示范园,带动周边村共同致富。建起了小西湖游乐园、特色“花海”,承办了潍坊市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
生态振兴家园美
  过去的松兴屯,村民住的是低矮破旧的房子,村内道路坑坑洼洼,村旁臭水沟污水横流、垃圾遍地。如何建设一个环境优美、配套设施齐全的新村,一直是压在徐林收心头的大事。         

  2013年,徐林收充分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筹资1.2亿元建设了由248栋二层小楼和6栋多层楼房组成的松兴屯新村,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尽最大努力满足群众需求,让群众愿意搬、搬得起、住得好,到2015年年底实现了全村整体搬迁。新村建设本着“低碳、环保、生态”的原则,配备了“双污”排放、“双气”供应、“双水”利用等先进设施设备,完全达到城市小区标准。同时,高标准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硬化村庄及园区四周道路36公里,精心打造社区夜晚亮化景观,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聘请浙江大学专家教授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建设松兴屯田园综合体,已列入省级创建名单,构建了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乡村振兴新格局。
文化振兴乡风好
  徐林收多方筹资3800万元,建成了松兴屯学校、百姓大舞台、乡村振兴主题馆,解决了本村和周边7个村适龄儿童就学难的问题。通过常年开展娱乐活动,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正能量。该村连续举办了5届葡萄文化节,为文化振兴增砖添瓦,带动了乡村游、农家乐大发展。多年坚持为村里70岁以上的老人过生日、送蛋糕、发红包,在全体村民大会上评选表彰“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倡树孝老敬亲美德,实现了老有所养、幼有所教,焕发了乡村文明新气象。
组织振兴强“堡垒”
  徐林收守初心、担使命,上为党、下为民,创新实施党员奉献积分、网格化管理、党员责任区等机制,村党支部每年召开30次党员会,学大政方针,议产业发展,定各项决策,全村“一个家、一个梦、一起拼、一起干”,各项工作一呼百应。村里新建一处50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既可以展览党史、服务群众,也可以让群众走进大课堂,学习理论和技术。徐林收还把致富能手吸纳到党支部,把党员骨干培养成致富能手,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推动产业链党建全覆盖,实现村级组织“一股绳”抱团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