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力重点改革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聚力重点改革攻坚
 
标题导航
畅渠道 减流程 提效率市发改委重大项目服务平台助力企业发展
加大创新力度 破解制约瓶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深入推进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市卫健委突出两个重点加大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攻坚
2020年12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大创新力度 破解制约瓶颈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资源保障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建成



  奔着问题去,改革见真章。今年以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要求,积极推进自然资源和规划领域改革事项,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着力破解制约瓶颈,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服务保障。
 一、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我局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建设要求,深入推进“多规合一”,有序推进村庄规划,高水平推进重点片区开发,为未来发展搭好框架、绘好蓝图。
  我市总体规划已形成阶段性成果,正在进行调整完善;各县市区国土“三调”统一时点更新数据已全部通过省厅审核,“双评价”、生态红线评估调整、城镇开发边界预划方案等均已形成初步成果,生态红线划定和城镇开发边界预划方案均已上报省厅审查。有序推进村庄规划。各县市已形成村庄规划布局初步成果,全市有条件、有需求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833个,其中完成编制通过专家评审339个。高水平推进重点片区规划建设。《中央商务区规划设计》《中心城区休闲体系概念规划》《白浪河中央休闲区段提升改造规划》均已形成初步成果,正在深化完善。齐鲁国际文旅城国家旅游、鸢都湖演艺、原V1广场改造等片区重点项目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加强胶东都市圈规划协同。参与组建胶东五市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发展联盟,签订《国土空间规划协同合作协议》《国土空间规划技术联盟合作协议》,促进胶东一体化发展。特别是深入研究构建胶东经济圈、青岛都市圈等区域发展战略,重新审视潍坊城市发展定位,启动十大专题研究,制定陆海生态引领、内外双向开放、市域整体统筹、中心强核提质、人文城乡传承等中长期空间发展战略,着力保障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持续强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居全省首位。不断健全建设用地“增存挂钩”机制,向批而未供土地和闲置土地“亮剑”,强力破除土地资源无效低效供给,打好增量撬动存量、项目化批供土地政策组合拳,切实提高资源供给质量和效率。截至11月15日,全市共处置盘活利用4200公顷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核准使用的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居全省首位。我局通过转变思路、调整重心,全力以赴攻坚克难。研究制定了《潍坊市2020年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专项处置行动方案》,下达各县市区年度处置任务总量2667公顷。通过用活政策、分类施策,加快处置进度,提前超额完成年度处置任务,有效盘活了闲置用地空间。用足用好“增存挂钩”政策,变被动为主动、变劣势为优势,坚持存量处置半月一核算,实时从国家核回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新增用地总量达到1333公顷,有力保障了疫情防控、社会民生、重大重点等建设项目用地。坚持向改革要空间。会同市发改、工信等相关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标准地”改革的实施意见》,进一步优化供地程序、提高供地效率。同时,通过推行“以地招商”等有效措施,为存量土地找“婆家”,取得良好成效,有效保障了潍柴、歌尔等企业重点项目用地,促进了存量土地集约高效利用。
  三、创新耕地保护举措,确保实现占补平衡。全面推行“田长制”。制定出台了《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工作方案》,设置县、乡、村三级田长,压实基层党委、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努力实现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目标。探索耕地占补平衡项目市场化运作新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项目,青州市、高密市等尝试引入社会资本,实行补充耕地社会化运作新模式,提高了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探索实行耕地保护激励制度。与市财政部门联合印发了《潍坊市耕地保护激励暂行办法》,进一步放大激励效应,调动基层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四、建立生态保护修复长效机制,扎实推进国家森林城市建设。2019年10月,我市印发《关于全面建立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林长制建设,共设立各级林长7493名,在沂山、仰天山、马耳山、嵩山等4个重要生态区域设立市级林长,构建党政同责、属地管理、条块结合的森林资源发展保护管理工作新机制。近年来,我局始终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生态保护修复一系列部署要求,着眼废弃矿山历史遗留问题多、治理资金来源单一、群众反映强烈等现实问题,坚持多措并举,注重盘活挖潜,实施综合修复,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尤其是自然资源部“六号文”出台后,我局在认真学习研究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探索矿山生态修复新模式。为破解废弃矿山历史欠账多、治理资金不足的瓶颈,出台《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的实施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监督管理的通知》,构建了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长效机制。目前,已吸引社会资本投入30多亿元,恢复治理废弃矿坑和破损山体面积1027公顷。
  五、规范建设不动产登记“网上办事大厅”,按下优化营商环境“加速键”。为进一步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实现不动产登记网上办理、信息共享,我市在全省率先启动平台接口研发和测试工作,目前,全市17个县市区(开发区)、18个登记大厅、9套不动产登记系统已经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将实现不动产登记业务线上申请、网上查看、现场核验、随到随办的“一网通办”新模式。创新实行不动产抵押登记“不见面审批”。联合市公积金管理中心与16家银行签约,积极推行不动产抵押登记和公积金贷款不见面审批联办,累计办理“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5万件。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