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聚力重点改革攻坚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聚力重点改革攻坚
 
标题导航
聚焦重点 精准发力以改革攻坚构筑工业发展新高地
全力推进“城市治堵”攻坚战让城区交通更便捷更通畅
“四个创新”打造海岸带生态修复“潍坊样板”
立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3
2021年01月13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四个创新”打造海岸带生态修复“潍坊样板”
市海渔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承源



  围绕贯彻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我市围绕解决北部沿海2681平方公里盐碱地生态脆弱、绿化成本高的难题,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环渤海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推进“南红北柳”国家海洋生态工程为重点,大力实施海岸带生态修复及盐碱地综合利用工程,成功引进培育了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的乔木型柽柳——“鲁柽1号、鲁柽2号”,种植面积近万亩。结合实施“南红北柳”工程,用了7年时间,联合中科院寒旱所从宁夏沙漠引进“沙漠人参”肉苁蓉,经过反复试验,与柽柳套种获得成功,亩产1300公斤、产值3万元,打造了生态修复“潍坊样板”。省委财经委专题调研、总结提出“潍坊蹚出了一条‘荒滩变资源、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资本变资金’的生态价值转换新路子”。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抓了“四个创新”:
  理念创新。以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发展理念,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将海岸带生态修复、盐碱地综合利用等纳入了全市“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潍坊市海洋环境保护规划,与新区开发、主要河道开发等有机融合,陆海统筹、一体谋划。全方位加大政策支持,在《潍坊市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潍坊市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贯彻落实意见》等政策制定中突出海岸带生态修复盐碱地综合利用等重点内容,在用地用海、项目建设、资金保障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激发各方参与积极性。设立了全国唯一以柽柳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创建了昌邑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实施了小清河、白浪河、潍河等21个渤海海洋生态修复及能力建设项目,去年组织实施了14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修复滨海湿地27255亩、岸线14.8公里,分别占全国的26.3%、21.1%;争取中央资金4.28亿元,占全省的48%,居全省第一。潍坊海上“绿水青山”雏形初现。
  机制创新。立足全局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实施了《潍坊市海洋功能区划》《潍坊市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等多个海洋总体规划和专项方案,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长效管理机制。坚持统筹协调,理顺体制机制,对海洋生态保护的各项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建立了相关部门对生态城市规划、沿海防潮堤建设、海岸带治理等方面工作全程参与的机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规划部门在优化开发保护空间布局,海渔部门在岸线岸滩综合治理修复和海洋生物资源养护,环境生态部门在推进环境生态综合协调,发改部门在引导地区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科技部门在加强科技支撑等方面的职能优势,建立跨行政区的海洋环境保护协调合作机制,加强与渤海综合治理的协调配合,同步推进,协同攻坚,提升海洋生态环境治理能力。
  运作模式创新。创新海域海岸带整治修复资金投入机制,引进设立了50亿元新动能发展基金,重点用于海洋生态整治修复、沿海防护林建设等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消除了政府举债风险。探索企业股权生态投资模式,解决生态修复和绿化资金短缺问题,探索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项目推进机制,采用股份合作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基金投资方、种植企业和政府相关产业引导基金按照7:2:1的比例配套投入,按照“海洋项目选择(1个或多个)——引导资金投入(10%)——评估资产装入(20%)——引入基金放大(70%)——收益项目交易——基金获益退出”流程组织项目实施,有效调动了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性。实施海岸带整治修复工程,从西线寿光小清河滨海湿地生态修复,到中线滨海湿地生态建设绿化工程,再到东线昌邑滨海湿地修复和海洋生态特别保护区生态修复,整治修复岸线21.7公里,成功打造了一条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绿色生态海岸带。全面谋划推进滩涂、湿地、河口生态恢复与重塑。探索开展将部分沿海滩涂、荒芜盐碱地等零散地块使用权无偿划拨给生态绿化公司,引导企业以市场化手段开展生态绿化,并在初期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有效带动荒滩资源“活起来”。开创了“柽柳+肉苁蓉”林下种植新模式;对柽柳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精制,研发柽柳中药、保健品、美容护肤、洗涤、消杀等深加工产品,实现多倍增值,使绿植变“金山”。这两项合计,预计可形成千亿元产品市场。同时,生态绿化产业每年有近半年时间需雇佣当地劳动力,在“增绿”的同时带动农民“增收”,仅肉苁蓉种植每年可为受雇群众人均增收过万元。依托沿海绿色生态长廊,发展特色滨海旅游,4A级滨海旅游度假区集风筝冲浪、游艇观光、海洋文化于一体,年接待游客超过300万人次。
  科技创新。积极与中科院、省林科院等科研单位合作攻关,借鉴丹麦、挪威海岸带生态修复经验,培育出耐盐碱乔木型柽柳——盐松(鲁柽1号),不但能有效抵御海洋灾害、维护沿海生态系统平衡,而且破解了盐碱地大型树木难成活的问题,种植及养护成本较一般乔木降低超过70%,土壤盐渍化程度3年即能从3%降低到1%。自2010年至今,潍坊市统筹财政、企业、社会等投入修复资金4.2亿元,实施“南红北柳”万亩盐松示范区、滨海旅游度假区湿地生态带、国际风筝放飞场盐松生态种植区以及潍坊欢乐海沙滩、白浪河入海口盐松防护林等一批生态修复工程,整治修复生态岸线21.7公里,建成海洋特别保护区、盐松防护林、绿化带4.3万亩,形成千亩红滩芦花和万亩柽柳海岸相叠加的生态修复样板。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