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潍坊市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
——2021年3月23日在潍坊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潍坊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一)疫情防控成效显著。去年3月8日44例本地确诊病例全部治愈出院,在省内确诊病例超过40例的市中第一个实现治愈清零。抓紧抓实常态化疫情防控,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严密防线。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对外支援。 (二)经济运行全面恢复。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872.2亿元,增长3.6%。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高于全省3.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8%,高于全省8.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89.8亿元,增长0.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0.5%。 (三)新旧动能转换“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基本实现。出台加快制造业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3个集群和4家企业入选第二批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和集群领军企业。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入围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十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2.45%。“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27.7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52.26%。各类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到540余家。 (四)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国家农综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获批建设全国首个国家蔬菜技术标准创新基地、2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区域服务与推广平台。新增“三品一标”141个。建成高标准农田44万亩,粮食总产85亿斤。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创建美丽庭院9.8万个。 (五)高品质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13948套,改造老旧小区116个。打通33条主次干道,建成8处过街天桥。中心城区实现供热企业直供到户全覆盖。海洋强市稳步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积极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基础设施实现突破,京沪高铁辅助通道规划方案确定经行诸城并设站。 (六)改革开放实现突破。220项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赋权县级实施。市属企业混改企业户数占比达到60%。全面完成1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推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市级281个高频服务事项实现“一次不跑·事就办好”。全市进出口总额1903.9亿元,增长6.4%。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七)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脱贫攻坚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3.5%,省控以上断面水质改善幅度居全省第2位,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达到64.5%。全市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银行业不良贷款率较年初下降0.65个百分点。各类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8.5%、45.8%。 (八)民生保障稳固有力。34件民生实事全部落实。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80%以上。城镇新增就业9.58万人。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3所、幼儿园154处。建成16个省级、80个市级示范标准村卫生室、101个医联体。获评“国际和平城市”。实现全国文明城市“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二、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特别是对潍坊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和市委“一一二三四五”基本工作思路,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稳定增长,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量质齐升,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和环境改善目标。 三、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和政策措施 (一)稳定经济运行基本盘。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有序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确保疫情不出现规模性输入和反弹。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和调节,科学把握经济态势走势,帮助纾困解难,稳定市场主体。突出政策谋划和落实,建设惠企政策平台,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奖补政策兑现等网上办理。 (二)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全面推行“链长制”,重点打造15个左右关键产业链条。做优做强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八大优势产业集群。扩大服务业有效供给,加快十笏园文化街区改造提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力争“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 (三)激发投资和消费潜力。推动实施131个省级、173个市级重大重点项目。积极引进重大项目和“十强”产业项目,支持现有企业“老树发新枝”新上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深入开展“新基建”三年行动。推动总部企业(分支机构)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双提升”。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力争3A级以上物流企业达到48家。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塑现代农业新优势,粮食种植面积、总产量分别稳定在1007万亩、85.4亿斤。开展种业技术攻关,进一步打响“潍坊农品”区域品牌,新认证“三品一标”60个。全面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创建4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国家农综区核心区建设。 (五)加快城市更新步伐。提升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水平,优化主要片区、道路、景观和节点城市设计,推动中心城区交通一体化管理,新开工棚户区改造项目3866套,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66个、6.1万户。新建口袋公园98处。深化“海绵城市”建设。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水平,海洋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全面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 (六)实施重点改革攻坚。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大力实施服务企业专员制度。基本实现高频服务事项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深化“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完成国家级开发区区域评估。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市属国有企业混改户数占比达到75%。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抓好农村土地制度、产权制度改革。 (七)提升开放发展水平。搞好中国(潍坊)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和省级进口贸易创新示范区。强化“双招双引”,力争全年省外纳统项目到位资金1200亿元以上,引进培育高端技术人才(团队)1000名以上。积极融入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任务。 (八)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做好重点担保圈风险化解工作。统筹抓好粮食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保障煤电油气供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切实抓好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地震地质灾害和海洋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应急能力建设,加快建设市应急指挥中心。 (九)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度治理工业、燃煤、机动车、扬尘四大类污染源,推动PM2.5和臭氧“双控双减”。实行水质类别和水质指数双控,地表水环境质量全国排名提升10位以上。加强土壤污染管控,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4%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综合防治水土流失80平方公里。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 (十)健全多层次民生保障体系。扎实开展困难群体就业援助行动。新改扩建优质中小学50所、标准化普惠性幼儿园71所,强化基层卫生机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医养融合职能。举办第六届市民文化节。推进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提升工程。完善社会保险和救助体系,精准落实低保、特困供养、困难残疾人、儿童福利保障等政策,保护妇女儿童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