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百姓学堂 浸润群众心田 |
高密党史学习教育走“新”更入“心” |
|
|
本报讯 (潍报全媒体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王喜进 邵明正)“一艘小船,一天短会。然而,这一天被历史永远铭记!烟雨楼前的那条普通游船从此也不再普通,它见证了‘开天辟地的大事变’……”4月11日上午,在高密经济开发区冯家庄村宝德书院,书院创办者李济远正饱含深情地给孩子们讲述党史“红船的故事”。在宝德书院,读红色经典、讲革命故事、唱爱国歌曲已成为必修课,将爱党爱国的种子撒播进孩子们的心田。 受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传递到哪里,党史学习教育就推进到哪里。高密市将党史学习教育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采取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整合教育、公安、卫健、民政、文旅、文联、工青妇、党史办等资源力量,打造起覆盖城乡的“百姓学堂”,通过“讲、传、学、用”的良性互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广传播,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实现了“冒热气”“聚人气”。 “八路军新四军坚持抗战,解放军横扫残敌建家园……”4月12日,高密市曲艺团志愿者栗瑞杰自编曲目《百年风雨话沧桑》,以山东快书形式为高密五中的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课。刚刚落下帷幕的高密市“红色青春·唱响一百”红歌比赛吸引了25支队伍踊跃参与,一首首嘹亮的红色歌曲唱出了对党、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党史学习教育,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长时间下来党员群众觉得枯燥无味,也就无法达到学习教育的目的。”高密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副部长张言良表示,只有不断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方式、内容和载体,变“死记硬背”为“现学活用”,才能够将党史学习教育持续下去、深入人心。 基层是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后一公里”。高密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进了浓浓的乡土内容,组建起一支由200多名退休教师、医疗专家、乡贤能人、道德模范、文艺骨干等组成的“草根”宣讲队伍,创作编排课程170多堂,按照“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接单”模式,通过讲座、小品、快书、戏曲等轻松活泼的形式,推动党的历史和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镇街、村居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大喇叭响起来,微信公众号推出来,标语横幅挂起来,为群众送上了一道道暖心的党史学习教育“大餐”。醴泉街道爱国村正在规划建设“红色记忆”党史一条街和“爱国”“诚信”“明礼”“崇德”主题小胡同,将“小村落”建成“大讲堂”、“小胡同”变成“厚书卷”,让党史学习教育扎根于群众生产生活。 红歌唱起来、演讲赛起来、故事讲起来、书画挂起来……高密市将党史学习教育融入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市场景区,组织开展“看大戏·感党恩”戏曲进乡村、“党史微故事”“匠心百年 创迎时代”献礼建党100周年非遗文创设计大赛、“高密印记”百年图书展等特色活动40多个,推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往深里走、实里走、心里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