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专版
 
标题导航
搭建“四个平台” 为企业腾飞插上科技翅膀
“橙色小屋”关爱环卫工人
一颗“红心”只为民
我市端午节日市场消费活跃供应充足
端午小长假市科技馆接待公众近7000人次
坊子举办“党史学习教育”媒体集中采风活动
诸城筑牢防溺水安全堤坝
青州市“五学五比五争当”凝聚干事创业新力量
探索有潍坊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
2021年06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有潍坊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
——《潍坊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解读之一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袁训新
            石 莹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与前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2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迈上新台阶,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初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什么样子?在中央文件精神指导下,一些地方加快探索实践。近日,潍坊市人民政府和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在北京共同发布了《潍坊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给出了相对严谨的标准。
  “十四五”时期,在打赢“脱贫攻坚战”这一人类历史上一次伟大创举之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现代化国家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现代化国家的基础与前提,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谈不上全面现代化。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容是什么?标准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路径是什么?保障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回答,这就是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目的所在。
  “发布《潍坊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是潍坊的荣幸,也是对我们工作的检验。我们合作编制《指标体系》,目的是更好地引领和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全国乡村振兴探路子、作贡献。”市委书记田庆盈在发布会上表示。
  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提供“潍坊样本”
  “潍坊市将以《指标体系》为行动指南与工作目标,加快绘制‘农业强不强,供应充足多产粮;农民富不富,城乡均衡富裕路;农村美不美,宜居宜业绿山水’新时代现代化乡村新蓝图,让广大农民过上‘生产轻松体面,生活富足美满’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生活。”《指标体系》在前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潍坊将进一步塑造“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的金字品牌,全力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的“潍坊模式”,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新的“潍坊样本”。
  明确提出“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概念和内涵,这是潍坊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高度的政治站位和发展自觉。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二个“一百年”的新起点,潍坊农业农村工作以历史责任感和时代担当,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农业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增强“四个自信”,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潍坊历届市委、市政府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和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工农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科学把握。
  潍坊有条件、有基础、也有责任先行一步,在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开启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村合作经济管理学会理事长毕美家认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一套指标体系来科学引领、精准监测,以评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和距离全面现代化的差距,发现短板和优势因素,找准主攻方向。潍坊《指标体系》的发布,可谓正当其时。该体系坚持科学性、引领性、系统性、共享性、动态性原则,既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也符合潍坊实际。”
  推进乡村振兴实现现代化目标,迫切需要建立监测评价制度,发挥监测评价晴雨表、风向标作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永常说:“目前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目标和任务还没有破题,要破这个题需要地方上大量实践和时间的探索,在这个过程里面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是和中国特色现代化理论一脉相承,也就是和我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是一脉相承的,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依据源自于此,是指导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一个具体应用。从潍坊角度来讲,这是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内涵提供自己具体的探索实践。”
  “研究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是落实中央乡村振兴重大部署的具体行动。”潍坊市改革发展研究中心李少军认为,“中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两次肯定‘三个模式’,充分彰显了潍坊在全国农业农村工作中的地位,同时饱含着为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探路的殷切期待。”
  以全面可量化的指标,构建与乡村振兴“五个振兴”相衔接的全面体系
  潍坊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三农”战略定位,建构《指标体系》,是潍坊的一大创举,使农业农村现代化有了全面的可量化的指标,科学精准,易于操作,易于衡量。
  在潍坊的这个《指标体系》里,框架设定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乡村生态现代化、乡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六个领域,制定三级指标,区分市、县、镇三个行政层级,总体形成“六三三”架构。
  “比如在农业生产现代化指标里面,包括农业生产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科技创新、融合发展、对外开放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设计了3个二级指标,16个三级指标。”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院长李继凯说。
  《指标体系》与乡村振兴的“五个振兴”相衔接,明确了“五个方向”,即农业现代化、生态现代化、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生活现代化,从而构建起一个全面的体系,体现了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系统论的思想。
  据介绍,《指标体系》的设立依据是紧紧围绕乡村振兴产业、人才、生态、文化、组织“五个振兴”为重点内容,严格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要求,按照“六三三”架构设置。“六”指立足“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民生活现代化、乡村生态现代化、乡村文化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与“城乡融合”的“五化一融结构”;“三”指设立六个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设立16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三”是《指标体系》涵盖了市级、县(区)级、镇级三个行政层级。《指标体系》中,涉及市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40个三级指标,县级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6个三级指标,镇级评价指标体系33个三级指标。
  由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本身具有动态性、预期性,此次发布《指标体系》也是一个试行版,从指标的选择,到数据测算,再到标准制定和目标设定,都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精准测算与科学设定。
  因此,《指标体系》还是初期的,需要持续性、动态性与创新性的跟踪研究与实践探索。对此,北京凯德现代农业科技研究院博士刘辉介绍,《指标体系》凸显了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将潍坊市乡村振兴发展与潍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有机衔接,指标目标的阶段性和动态性特点鲜明。《指标体系》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凸显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核心动力。
  “《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从乡村‘五个振兴’着手,体现了乡村振兴特别是潍坊在‘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目标预期要求。”清华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副院长张红宇认为,潍坊把农业农村的发展置于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和背景之下,把农业农村的现代化置于全球农业背景下考虑相关问题,既有历史传承,同时也展望了2025年、2035年到2050年在相关指标设计方面应该达到的预期要求,保持了足够的前瞻性。同时,《指标体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从指标设计来看,这些指标能否落到实处,可操作性如何,要解决什么问题、什么痛点、什么短板,报告讲得非常清楚,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
  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指向作用和标杆意义
  潍坊发布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是在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的指引下,对潍坊再一次引领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次大胆尝试和探索,《指标体系》具有指向作用和标杆意义,对于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作用,也体现了潍坊作为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在全国农业中的地位。
  公布类似这样一个《指称体系》,在全国是第二家,在全省是第一家。潍坊地处北方地区,从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方式、发展水平都与第一个发布《指标体系》的苏州市具有较大差异。“不仅对本地区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极强的推动作用,对探索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路径,尤其是北方地区农业发达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理论,具有极强的创新探索价值,对全国其他地区具有较强的带动、借鉴、参考意义。”李继凯认为。
  全国农业看山东,山东农业看潍坊。潍坊“三农”的使命在于引领,构建《指标体系》的初衷也在于引领,没有引领就没有价值。李少军认为,《指标体系》的谋划与构建,着重对表习近平“三农”思想,着重追踪发展趋势和时代潮流,着重拉长板补弱项,创新设立的农业开放、乡村生态、乡村文化、乡村治理等指标,代表了潍坊乃至全国农业农村理论和实践的最前沿。这其中,最核心的是牢牢把握潍坊农业产业这一优势,无论是指标权重、还是指标数量,都着力突出这一特色和优势,切实把农业产业优势转化为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城乡均衡发展的优势。
  “潍坊是出经验的地方。这次农业农村指标体系的制定、建立、公布试行,是一项创新性开拓性的工作,也是一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工作。”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李春生介绍,“从潍坊自身的发展来看,对于全市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更加具体化、形象化,更便于遵循和评估,执行起来更具效益和效率。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潍坊通过标准体系的实施,先行一步创造经验,为国家整体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提供学习借鉴、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指标体系》的发布是在目前高起点的基础上提出领先全国的高质量指标,体现了创新“潍坊模式”的先进性。市农科院赵建武举例说:“如潍坊市是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市,2020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合格率在98.5%以上,已经达到较高水准,而制定的2025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合格率目标为99.5%,仅比目标值的99.8%低0.3个百分点,说明要达到这一指标有很大的把握,昭示着潍坊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已经稳稳走在全国前列。诸如此类还有许多,如在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蔬菜新品种占比这两项指标等等。”
  对潍坊自身而言,《指标体系》也将一路引领潍坊农业继续迈上新台阶。潍坊始终勇立潮头、砥砺奋进、领风气之先,持续打造“三农”优势、保持全国领先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要想继续保持和巩固这些优势,不能靠“吃老本”,需要新动作新作为,特别需要像《指标体系》这样的核心抓手。
  现实地看,潍坊无论是创新提升“三个模式”、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还是“十四五”时期实现GDP过万亿元、进入全国大中城市前30名、成为二线城市的三大目标,都应研究制定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标体系,明确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时间节点,这有利于全市上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明晰方向,增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发挥《指标体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努力探索有潍坊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路子。”市委书记田庆盈的话掷地有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