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希明 通讯员 董玉方 丁汉诚 连日来,作为冬暖式蔬菜大棚发源地的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结合党史学习教育,以为群众办实事为核心,推动“五清强基”纵深开展,一组鲜活的数字,诠释着他们的阶段性战果。 78个村庄“村村到”“村村谈” 6月10日一早,该街道党工委书记游国勇轻车简从,来到齐家庄村。针对“五清强基”他遍访全街道78个村庄,问计于基层,问需于基层,这里是第一站。 “我们村的土地承包合同马上到期了,准备重新发包,希望街道支持……”齐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永波直奔主题。游国勇仔细倾听,不时就重点问题展开探讨。座谈了半个多小时后,游国勇离开齐家庄村,赶赴下一站。 中午11点多,游国勇来到上午的最后一站胡营二村。这个村庄在“五清强基”中走在前列,他们整修地下水管道,新打了深水井,解决了村民用水难题,还摸底清理村集体欠款,把闲置多年的湾塘对外承包,增加村集体收入。游国勇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对村党支部书记刘海东反映的电网老化失修、影响菜农生产生活问题,他回复道:“通过走访,发现这是个共性的问题,现在正着手处理,很快也会让你们受益!” 接近中午12点,座谈结束了,刘海东邀请游国勇住下吃工作餐,游国勇婉言谢绝,径直返回了单位。 136处废弃宅基地变身小菜园 五合村的几处废弃宅基地最近被清理出来后,成了王传志等村民的小菜园,每天他们都会到那里忙活一番,别有乐趣。“把宅基地清理出来,承包给村民种菜,既丰富了他们的晚年生活,清洁了环境卫生,还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启告诉记者。 孙家集街道锁定废弃宅基地这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和生态振兴的短板,综合施治。街村干部主动入户,采取说服教育、政策引导等方式,提高群众对废弃宅基地清理的认可度;鼓励有废弃宅基地的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带头清空;全面排查出应清理的宅基地详细信息,一户一宅一档案;对废弃宅基地内的杂物彻底清理,合理规划利用,不搞“一刀切”。属于农户的,由农户自行管理,确保环境卫生;属于村集体的,由村集体通过盘活出让、绿化改造等方式长效管护,实现群众受益和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目前,全街道已清理废弃脏乱宅基地136处。 电网改造普惠43个村庄 长度540公里、投资1000多万元、涉及43个村庄。这是孙家集街道电网改造升级的一组关键数字,亦是“五清强基”和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地的小高潮。“这是孙家集上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电网升级改造,比去年‘户户通’更得民心!”胡营二村党支部书记刘海东说出了群众的心声。 孙家集许多村庄的农业用电线路铺设于上世纪80年代,电线裸露、水泥电杆风化等问题突出。小店铺村村民郑保胜种着三个大棚,一排南北走向的电杆从大棚上跨过,电线杆高不足七米,原来的大棚低矮,受到的影响小一些,但现在新建大棚高近6米,站在棚墙上,伸手就能触到电线,群众干活时提心吊胆。 “大伙盼着改造提升,但线改成本较高、覆盖面大,单凭村集体难以承担。”大李村党支部书记李成海说道。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最近,孙家集街道对所有农业线路进行高标准改造提升,街道承担大部分费用,保证农民种植、排灌等一系列用电的可靠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智能化农业发展。随着这项支柱性民生工程逐步落地,更强的收获感、幸福感会洒满这块希望的田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