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化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让红炉技艺在新时代“浴火重生”
扎根沃土的创作者
 真实自有万钧之力
2021“好客山东游品荟”“第二届胶东海洋童玩季”启动
我市举办潍坊核雕技艺提升班
全国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报名将开始
2021年07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扎根沃土的创作者
——访国家二级编剧李英明
  李英明博览群书。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 文/图
  今年67岁的李英明,从事文艺创作40余年,出版发表小说、报告文学、戏剧等各类作品150余万字。他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但最令他骄傲的,是原潍坊市文艺创作研究中心国家二级编剧的头衔。
  作为一名编剧,李英明从未停止创作的脚步。特别是近年来,他连续参与创作了新编历史吕剧《板桥县令》、大型现代廉政京剧《路向远方》、现代京剧《头雁》《陈少敏三请徐公》等多部大型文艺作品剧本。
  “作为一名文艺创作者,为人民抒情,为时代立碑,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期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对此,李英明感到无上光荣和骄傲。
用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
  “烛照历史,引领当下。”这是李英明对其参与创作的新编历史吕剧《板桥县令》的创编初衷和价值定位。
  吕剧《板桥县令》是潍坊艺术剧院倾力打造的一部戏曲舞台剧,该剧于2018年1月31日首演,2019年参加全国基层院团戏曲会演,是山东省2019年度入选全国会演的唯一剧目。《板桥县令》在我省多地演出近40场,受到广大观众热情赞誉。
  “郑板桥这个人物及其故事,在潍坊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要新编历史剧,还得要充分挖掘历史,寻找历史与当前能够契合的时代精神,找到这部戏的价值所在。”李英明说,清代郑板桥以画家、文学家著称于世,长期在河南范县、山东潍县任知县。他重视农桑、赈济灾民,案无留牍,室无贿赂,清正廉明,深得百姓拥戴。其诗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成为千古流传的爱民心声。
  以爱民为主题,《板桥县令》以戏剧手法塑造了郑板桥的舞台艺术形象。清朝“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素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曾在潍县任县令7年。在一次审案时,郑板桥偶然发现一旧案线索,此案曾引得民怨鼎沸,却因涉及前任县令及其上司与豪绅的利益而不了了之。郑板桥对此悬案、冤案亦有耳闻。于是,他据此线索明查细微,并巧用手段、刚柔并施,与各种干扰势力虚与委蛇,郑板桥也因此得罪了自己过去的门生、现在的上司而“奉旨革职”,回归故里。
  该剧充满着正能量、大情怀,以幽默、诙谐、风趣、灵动的艺术风格,将惩恶扬善、执政为民的严肃内容呈现于舞台,使“聪明板桥糊涂官”的形象独特而生动、发人深省,让观众在笑声中感受到板桥的美善、机趣。
  “以讲故事的方法讲道理,这是《板桥县令》艺术创作的着力点。这部剧告诉人们,时代需要郑板桥这样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将百姓冷暖视为己任的优秀官员。唯如此,民族复兴大有希望。这不仅是广大观众喜欢看的一部戏,还是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为民教育的一部艺术教材。”李英明说。
“接地气儿”才“有人气儿”
  “生活就是内含美玉的璞石,待创作者琢磨后呈现给大家。”对于作品的创作经验,李英明说:“经过多年文艺创作,积累了一些经验,其中最重要、感悟最深的就是,鲜活生动的文艺作品一定是源于生活,深深地根植于生活之中的。那些高大伟岸的英雄形象,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就在我们身边,在我们的生活里,俯拾即是。”
  “2013年春,应安丘市有关部门邀约,为配合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需要我们创作一部宣传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形象的舞台戏剧,由安丘市京剧团演出。”李英明说:“在有关部门的安排下,我和潍坊市京剧院原院长王长生在安丘市几个比较偏远的村子里住了几天。那些天,我们走街串巷,和村民、基层党员干部一起工作、吃饭、拉家常,听他们讲自己、讲家人、讲村子的变化和党员干部的作为。在小山村鲁家哨,村里正在修一条由村里通往山上的道路,方便村民上山耕种,方便粮食运出大山。这条路是村‘两委’自筹砂石水泥,村党支部书记和党支部成员率领全村党员无偿出工修出的道路……渐渐地,阳山村党支部书记李玉来的形象和故事在我心里生发出来,这就是大型现代廉政京剧《路向远方》的雏形。”李英明说。
  “人在做,天在看,党纪国法条律严;乡亲父老在期盼,盼我是一个清清白白好村官……”廉政京剧不断增强着廉政教育的感染力,基层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生动地闪耀在舞台之上。许多观众对剧中村口的老槐树深有感触,李英明说:“老槐树是潍坊人民对家乡的记忆之一,几乎村村都有,容易引起情感共鸣,老槐树象征着人民群众对党员的培养和召唤,也代表着党员干部对群众的荫护和回报。”
把英雄的群像“搬”上舞台
  “今年6月,现代京剧《头雁》入选第十一届山东文化艺术节参评展演剧目,登上省城济南的大舞台。《头雁》所到之处,广受好评,有朋友对我说,你写得太真实了!我想,真实并不是写出来的,这些基层干部原本就是这样,我只是把英雄的群像‘搬’上了舞台。”李英明说。
  2019年夏末秋初,台风“利奇马”刚过境潍坊,李英明就到安丘农村走访采风。跟村“两委”班子成员及普通村民一起座谈,听他们叙说那个狂风暴雨之夜,洪水汹涌毁坏家园良田的时刻,他们在党员干部的率领下如何齐心协力与天灾抗争。
  “让我惊讶的是,每一位共产党员、村党支部书记都是那么平静自然地讲述那一个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和故事中的自己。虽然话语平静,但却震撼人心。因为,在那些暴雨山洪危及生命财产的瞬间,他们无一例外,想的、做的都是如何保护人民群众,怎样避免人民群众的财产损失,没有一个人顾得上考虑自己的安危得失。问及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他们的回答很简单:共产党员就应该这样嘛!”
  “一个个平凡真实的人,和他们所做的一件件真实却不平凡的事,深深地感动了我。”经过半年多的构思创作和反复修改,李英明写出了现代京剧剧本《头雁》。李英明说:“这是真实的故事再现舞台的过程,从现实到舞台,不变的是基层党员的奉献精神和昂扬奋进的精神风貌。”
  李英明说,他采访的那些村党支部书记和党员都很年轻,三四十岁,正是他们在危急时刻做出了力挽狂澜的英雄壮举。当前,年轻一辈的文艺创作者已经成为文艺战线上的中流砥柱。对此,他寄语年轻一代,要继续做扎根人民的创作者,要坚守艺术理想,勇攀艺术高峰,做好潍坊品牌文化的塑造者和社会风尚的引领者。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