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我们的节日 中秋
 
标题导航
我市组织收听收看“外贸优品汇 扮靓步行街”出口产品转内销系列活动(济南)暨“2021山东礼惠金秋消费季”启动仪式
“潍坊市2021礼惠金秋消费季”暨“诚信兴商宣传月”启动
昌邑绿博会“云端”开幕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深入实施《潍坊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进一步规范电动车驾乘人佩戴头盔确保安全的意见
文明交通助力创城
一流营商环境成寒亭“双招双引”金招牌
野生“荆种子”合唱“富民谣”
2021年09月2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临朐西部青石山区,俗称“荆棵”的黄荆漫山遍野。夏日,荆花芬芳,引来蝶飞蜂舞;秋日,粒粒荆种,挂满枝头,吸引农人前往采摘,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种子”……
野生“荆种子”合唱“富民谣”
  黄荆子枕头包装现场。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贺德良
通讯员 时会来 卢相青 李健 文/图
  “黄荆好枕,健康睡眠……”9月13日,临朐县黄荆子枕头传承体验馆里,黄荆子枕头制作技艺传承人宋玉生正在向慕名而来的广东东莞客人介绍使用黄荆子枕头的种种益处。
  在临朐当地,作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用黄荆子制作枕头的传统技艺由来已久,用黄荆子填充枕芯已成为人们“好睡眠”的一种共识。临朐县西部青石山区,俗称“荆棵”的黄荆漫山遍野,其生命力顽强,任凭风吹雨打,依然茂盛。夏日黄荆花开放,气味芳香浓郁,秋天结出种子,一串一串挂满枝头。
  五井镇宋家台村退役军人宋玉生返乡创办五丰家庭农场,传承弘扬黄荆子枕头制作技艺,带领村里老乡搞起了黄荆子保健枕加工项目。“每年的10月底,开始上山采摘黄荆种子,用人也最多,就是20天左右的时间比较上手好撸,过了这个节点往往一碰就掉落。”宋玉生向记者介绍着。
  “荆种子采摘回来还得粗加工,以前都是先上碾来碾净,现在都用上碾米机了,一年能用20万斤呢!”宋玉生指着一角码好的黄荆子枕头,随手拿起一只给记者展示。
  “这些枕头主要以天然野生黄荆子为枕芯材料,用粗棉布作枕套。根据客户要求订制的长条养生枕、状元学生枕、聪慧婴儿枕、舒适健康枕,尺寸形状不同,但功能一样,都能满足现代人们的需求。”宋玉生笑着说。
  在黄荆子枕头传承体验馆包装车间,5名妇女正在将做好的黄荆子枕头装盒包装。“省内的潍坊、东营,省外的北京、广东市场都很大,黄荆子不返潮、不生虫、不泛油,大家用临朐黄荆子枕都很放心很喜欢。”一名包装工人自豪地说。
  随着家庭农场农产品品种增多,宋玉生尤其注重品牌建设,注册了黄荆子保健枕“荆芯好梦”“官护山”“开心”商标。“我们经常参加潍坊农商互联产销对接会和非遗系列宣传活动,参加潍坊市首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和临朐县第五届全民创业大赛,采取产品进商店、进药店、进农商行营业厅‘三进’方式,并与县内外企业联系订制‘黄荆子枕’,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文化,使其走进寻常百姓家。”宋玉生致富不忘乡亲,帮助县内冶源、沂山的两家农户创建工坊,毫无保留传授技艺,一同从事黄荆子枕加工生产,带动更多人就业。
  小枕头,大产业。宋玉生退伍不褪色,热心家乡公益事业和乡村振兴发展,带动家乡富余劳动力20多人就业,帮助100多名农村留守老人采摘黄荆种子在家里实现增收。同时辐射带动临沂、莱芜、青州等周边市区农民采摘荆种子增收致富。
  “创新创业不止步,传承非遗有担当。把黄荆子产业做大做好,造福百姓大众,是我一名‘老兵’的光荣。”宋玉生这位潍坊市“乡村之星”“临朐好人”评选中道出了自己的心声。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