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法治政府建设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推进依法治市 践行法治为民
市司法局举办全市司法行政系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演讲比赛
我市深入持久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市司法局破解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四道难题”
潍坊市著作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
司法鉴定机构登记新评审细则在我市应用
我市举办《就业促进法》专题讲座
市司法局举办保密知识讲座
2021年09月2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依法治市 践行法治为民
——市司法局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提供法治保障



  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今年以来,潍坊市司法局立足“政治机关、法治部门、纪律部队”定位,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队伍教育整顿,全力推进依法治市,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品质城市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推动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立法被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刊发推广。司法部有关负责同志对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党建引领擦亮法治文化特色品牌做法,被《法治日报》头版头条刊发。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宋树云
        通讯员 张中奎

  ◆以统筹协调为总揽,全面依法治市工作取得新进展
  压实第一责任人职责。在去年承担省试点开展年终述法基础上,市委法治委审议出台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市级层面责任清单,明确47项具体职责,推动述法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发挥议事协调机构作用。我市专门印发通知,对议事协调机构作用发挥提出具体要求。组织召开市委法治委、各协调小组和市委依法治市办会议6次,对地方立法计划、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计划、行政复议体制改革、证明事项告知承诺等法治建设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夯实法治建设基层基础。我市将加强和完善基层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制作为年度重点工作,明确工作要求,加强协调调度。截至目前,12个县市区全部设置党委依法治县(市、区)办秘书科,3个市属开发区全部成立依法治区委员会,90%以上的镇(街)成立依法治镇(街)委员会,法治建设议事协调机构市、县、镇三级全覆盖基本实现,夯实了基层法治建设基础。
  强化法治规划引领。起草完成《法治潍坊建设实施方案》《潍坊市法治社会建设具体措施》,已经市委法治委会议审议通过,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提前谋划制定《潍坊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召开座谈会就《纲要》起草等有关事项进行研究。
  推进法治督察整改。将法治督察纳入市委督察工作计划,明确年度督察工作重点,以督察促问题整改。针对中央依法治国办督察山东反馈意见,主动认领存在的7大方面19项问题,制定整改方案,明确62项整改措施,经市委常委会和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调度并报送整改落实情况3次,62项任务中已完成46项。召开专题推进会议加快法治指数评估工作,在诸城市和寿光市同步开展试点,为法治建设提供数据支撑。
  ◆以示范创建为抓手,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开创新局面
  高位统筹谋划创建工作。全力争创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创新“六个一”创建机制,召开一次高规格动员大会,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相关负责同志出席,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编制一套实施方案分解100项指标,创新一套“十有”指导标准,开展一次研判督察,联合宣传部搭建一系列宣传平台,司法部有关负责同志来潍调研期间对我市创建工作给予高度评价。
  加强行政执法智能监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推进行政处罚和强制案件上网运行监管,实现执法信息网上公示、执法全过程网上记录、重大执法决定网上审核,今年以来共上线办案1371件。制定《2021年度行政执法监督计划》,明确9项重点工作,集中开展行政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着力解决随意执法、选择执法等问题。
  深化行政复议机制改革。在实施集中行政复议职权的基础上,首创“市县(市区)一体化”联动办案机制,上线复议听证远程观摩系统,在全省率先出台《潍坊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参加行政复议听证审理规定(试行)》,做法被司法部公众号刊发推广。今年以来,全市办理行政复议案件793件,其中市本级303件,综合纠错率44.25%。成立行政复议裁决调解和解委员会,引入“复议+调解”办案新模式,实现复议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四调联动”,将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复议程序中。
  创新行政应诉指导监督。修改完善《潍坊市行政应诉管理办法》,创新行政机关正职负责人“首件责任制”,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季度通报制度,破解负责人出庭“思想、能力、动力、效果”四道难关。与人民法院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专项联络机制,设置联络员34人,形成监督合力,极大保障了全市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受司法部委托编写《行政裁决工作指南》,作为行政裁决全国首部指导性工具用书。今年以来,全市办理行政应诉案件720余件。
  ◆以创新制度为重点,法治保障中心大局展现新作为
  强化立法保障。突出民生领域立法,市委法治委立法协调小组审议并经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关于开放公共场所限时免费供市民停车的决定》,是全省地级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第一个此类决定。推动出台《潍坊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国务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办公室对我市将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打造成利企便民“暖心线”刊发报道。推动出台《潍坊市供热条例》《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物业管理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快递业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规,积极回应群众期盼。突出文化领域立法,推动出台《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建设管理办法》《潍坊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条例》,为建党100周年献礼。今年以来,共审查完成地方性法规2部,政府规章1部。
  强化决策“三个审核”机制。创新决策种类全面审核、邀请智库开门审核、内容程序重点审核的“三个审核”工作机制,建立由50名专家组成的重大行政决策审查专家库,出台《潍坊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议题合法性审核程序规定》,在会前审核的基础上,法律顾问全程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今年以来,共审查重大行政决策4件、审核政府文件38件、合同18件,认定审核政府常务会议议题48件,政府决策审核实现100%全覆盖。
  探索“企业法律管家”机制。深化法律服务代理机制,成立法律服务团205个,全市2135名律师成为2.2万余家市重点企业的“法律管家”,坚持“免费体检、有偿服务”宗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风险防范化解、权益保障、涉法涉诉信访等服务,搭建了律所服务企业平台,扩大了律师行业影响力。目前,包靠企业1.3万余家,提供法律服务6000余件次。
  创新“便民利企”措施。落实“不罚轻罚”清单机制,今年以来,不罚轻罚涉企案件1500余件,不罚轻罚金额约2500余万元,支持企业、群众创新创业。印发《潍坊市全面推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实施方案》,制定市级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清单302项,企业、群众办事效率显著提升,相关做法被《大众日报》刊发推广。
  ◆以维护稳定为目标,普法依法治理实现新跨越
  擦亮法治文化特色品牌。深化在全国率先开展的法治镇(街道)创建、法治进景区、“法治校长”等长效机制,拓展了法治宣传教育阵地。在全国率先探索法治文化与民俗文化、乡土文化融合发展,推出了法治戏剧、法治年画、法治漫画、法治童谣等法治文艺作品,活化了普法载体和形式,做法被中央依法治国办刊发。在全省率先将普法责任制拓展为“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实现了普法责任制全覆盖。与法治日报社联合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举办“法治新时代——‘书·法’民法典”公益普法活动,30余幅优秀作品被“法治日报”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刊发。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3次被全国普法办授予公众号专项答题活动优秀组织奖。
  推进人民调解创新升级。拓宽化解民营企业矛盾纠纷解决途径,与工商联、金融等部门成立行业商会、银行保险、知识产权等领域人民调解组织,新建商会人民调解组织3个,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为民营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大众日报》对市司法局做好商事人民调解工作的做法予以刊登。
  全面提高法律服务质效。开展法律服务行业专项治理行动,涵盖律所、公证、司法鉴定等法律服务机构400余家,运用自查自纠、互查帮纠、督查严纠等方式,开展全方位、拉网式排查,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建立公证机构与不动产登记机构信息查询共享通道,中心城区争取财政经费450万元,为群众免费办理不动产继承登记公证。今年以来,共办理公证2.2万余件;办理法律援助7500余件,挽回经济损失8500余万元。市法律援助中心也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维权岗”。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