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十笏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新闻
 
标题导航
理论之树,也可以是常青的
石门霞光
秋日霞光
忘不了的那次出国演出
南乡北乡
此中有真意
浣溪沙·三平园
石门坊碧霞祠
秋日潍水
菊心
2021年1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论之树,也可以是常青的



  ◎牛鹏志

  雁字诗
[清]齐培元

雪泥深浅印重重,
鸿爪随时逐处逢。
三十年前追旧迹,
九千里外忆孤踪。
飞同怪石奔秋涧,
落比枯藤挂古松。
不识凭谁传妙笔,
青天难问问繇邕。

  歌德曾在《浮士德》中说:“理论是灰色的,唯有生命之树常青。”这句话对应到人文艺术领域,就是抽象陈述与形象表达的区别。
  从《诗经》《楚辞》开始,诗歌就一直将抽象言志的心声,化为形象感人的辞藻。在诗歌天地里,无形的愁绪会添了重量,如宋代李清照的“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枝头的春色会加了声响,如宋代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抽象与形象的离合碰撞间,也就有了钱钟书先生关于唐诗和宋诗那个精彩而著名的论断:“唐诗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维见胜。”清代潍县齐培元的这首《雁字诗》,将抽象的书画理论融进了自己漂泊的旅怀,让书法绘艺的筋骨思维,加了许多丰神情韵。
  齐培元,清代潍县人,嘉庆二十年进士,因遭贬谪,戍守乌鲁木齐。羁旅遥遥,雨苦风悲,他将悲愁的心绪寄兴于书法绘艺之中,又把书法绘艺的体会与感想寓托在长天雁影,共写下了《雁字诗》七律一百二十首。这种把谪怀思绪、书法绘艺、鸿雁往还合而为一托物咏艺的诗集,在整个清代诗坛都是很罕见的。他的这一百二十首《雁字诗》,也印证了今天潍坊这座书画艺术之城的历史渊源与人文脉络。
  诗的首联“雪泥深浅印重重,鸿爪随时逐处逢”,化用了苏东坡“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名句。诗人取用“飞鸿”的意象,既与诗词歌咏主体一致,也在呼应着“鸿雁”这一形象的书画关联。而“飞同怪石奔秋涧,落比枯藤挂古松”,不但形象刻画了大雁翔栖飞落,更写出了对书法中飞白与枯笔的见解。在齐培元的书画艺术体验中,飞白如崩落秋涧的怪石,须迅急而出;而枯笔则似闲挂古松的枯藤,浅绕淡回。笔行纸上,如雁飞青天,亦如人泊江湖。在这首诗里,诗人的思触随天空高飞的鸿雁婉转流动,诗人的书法艺术也似扑到了我们眼前。抽象的书法理论,因诗词意象的描摹,因钟繇、蔡邕的典故,一下子活生生起来。
  生命之树,自然是常青的;而经过生命体验、艺术加工的理论之树,也可以是常青的。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