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十笏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民生新闻
 
标题导航
理论之树,也可以是常青的
石门霞光
秋日霞光
忘不了的那次出国演出
南乡北乡
此中有真意
浣溪沙·三平园
石门坊碧霞祠
秋日潍水
菊心
2021年11月0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乡北乡



  ◎鹿萍

  在我国,南方北方区别很大。所谓南北的区别,细细分来,还是很有意思的。
  有一个朋友到南方出差,回来给我讲过一个段子,说在南方市场买菜,胡萝卜可以买一根,番茄可以买一个,豆芽可以买一把。他告诉人家,我们那里买菜是论斤的,要是还一根一根的买,就是来砸场子的啊!
  大国地域辽阔有区别,小县城小门小户细分差异也是不小。
  在我们昌乐县,通常以乔官镇为分界线,分为南、北两乡。饮食、风俗泾渭分明。
  清明节,南乡是儿子去上坟,在坟头上多压几张坟头纸,告诉别人这家人丁兴旺,女儿和儿媳是不能去的,去了就是坏了兄弟家的风水;北乡,是女儿和儿媳去,儿子不能去。
  待客之道方面,南乡人热情、讲究,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凡事都要有“仪式感”。过年走亲戚,一家人老老少少“倾巢出动”,主人一方,冷菜热菜十几个盘子两三个汤盆,不管客人是8位还是2位,过年期间,酒不能少一种,菜不能少一盘,面子工程足足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村里的一个姑娘远嫁到了北乡,娘家人去走亲戚,“白水煮面条待客”,传了两代人,外加翻了几十年的白眼,毕竟在物质匮乏时期,南乡人依旧是:小葱爆锅,加滴猪油,满锅的油花花打着旋……面条有几根不说,单就这仪式感早已炸爆棚。
  多年之前,我的表姐嫁到了“北乡”。婚后的第一个春节,就感受到了“人在异乡”的凄苦。除夕,贴了对联,全家人与往日一样,该干啥就干啥,到了傍晚,表姐忍不住问:今天过年,怎么不炒菜喝酒?婆婆一家很惊奇,炒啥菜?喝啥酒?明天早上吃水饺就算过年了……
  表姐万般无奈入乡随俗的时候,表姐的娘家“南乡”,正一派喜气洋洋,炸炸货,包水饺,贴春联,放鞭炮,炒菜喝酒吃团圆饭。
  端午节、中秋节的前几天是南乡父母去看出嫁的姑娘的日子,父母会早早地收拾好女儿喜欢吃的,再给女儿的公婆备份厚礼,早上一早就去,一直和闺女亲热到傍晚,才恋恋不舍地分手,如果父母年纪大了,娘家兄弟会接过重任,遇到叔辈兄弟会办事的,他们也会备一份礼,去看望叔辈姐妹,闺女从出嫁到白发苍苍,一直是娘家兄弟的牵挂。而北乡人,则是闺女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背上再背个小娃娃去看望翘首以盼的双亲。
  紧挨县政府,北乡占据地理优势,头脑活络。在南乡人还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时候,北乡人手里已经有了零花钱,南乡人晚饭后在胡同口里拉呱打扑克的时候,北乡人在街边摆起了小吃摊。工厂的工人、机关单位的人,开小车的人,谈情说爱的年轻人都会是小吃摊的顾客,除了收入的增加,这里还是各路信息的收集地。
  北乡人在种蔬菜大棚的时候,南乡人不相信会有反季水果和蔬菜。北乡人在处处留心防人之术的时候,南乡人还过着夜不闭户的生活。北乡人简单地吃几口饭,瞅准时机让蔬菜和西瓜卖个好价钱的时候,南乡人在农闲时节研究了各种小吃:硬面火烧、酱腌咸菜,蒸鸡白菜……
  我的老家在县城的南方,与人介绍自己时,言语中有硬气“我是南乡人”,此时的“南乡”,代表着憨厚朴实,至今老家人为女儿找婆家时,一定有大娘婶婶们嘱咐:找个南乡人,实在。北乡的娘也会嘱咐儿子:千万不能找个南乡媳妇,不懂得干活,光懂得变着花样的吃……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