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北海周末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要闻
 
标题导航
“拍戏也需要工匠精神”
 讲好“潍坊故事”   传播古今声音
流水今日 明月前身
我市推动全域游建设纵深发展
长篇小说《梨花飘过》出版发行
图片新闻
2021年11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讲好“潍坊故事”   传播古今声音
  古典人物面塑《八仙过海》。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伟 文/图

  潍坊大地文脉悠长、山水钟灵,处处浸润着优秀传统文化的气息。近年来,我市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作为、勇于担当,通过打造原创展览、开展公共教育、推动文创研发、加强历史研究,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努力争做文化创新发展的先行者。
  在“双创”工作的推动下,我市的传统文化以清新而富有现代感的面貌走进了大众视野,让人们感觉到传统文化就在鲜活的生活里的同时,并将其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11月8日,我市荣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这是我市“双创”和非遗传承的重大成果。
从文化自知走向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源于充分的文化自知。潍坊是中国画都、金石之都、风筝之都。“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潍坊的传统文化,提升潍坊人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市博物馆依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了多个有影响力的原创展览。”市博物馆馆长黄可说。
  从“天降金石付斯人——清代收藏家金石学家陈介祺特展”到“一枝一叶总关情——郑板桥专题展”,从“吉金乐石——潍坊市博物馆藏金石拓本展”到“馆藏同志画社名家作品展”,一项项带着浓浓潍坊地域特色的展览掀起了阵阵文化热潮。其中,“陈介祺特展”赴京展出,引爆了京城金石热。“郑板桥专题展”入围国家文物局向社会推介100项2020年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体展览名单。
  对于这些家门口的展览,高新区市民李洪辉逢展必去,并乐在其中。“这些展览为我们打开了传统文化的丰富矿藏,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潍坊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生活在这样一座浓浓文化气息的城市中,我们感到无比骄傲。”李洪辉说。
让传统文化拥有“青春面孔”
  红高粱影视城高粱造型的金色胸针,非遗空间印有潍坊传统木版年画图案的背包……对于“00后”的张晓雯而言,文创产品是她旅游清单上的必选项。“这些文创产品让人爱不释手,看着它们,顿时感觉那些革命历史和传统文化离我近了好多,因为这些文化元素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张晓雯说。
  “对于年轻人来说,传统文化的‘面目’决定着它的亲近感与传承度。文创作品得到大众和市场的认可,实现了让传统文化‘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市博物馆展陈部主任卢岱阳说。
  如何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及喜爱,是当下传统文化传承的难题。而文创产品与年轻人的“缘分”,恰好为年轻人走进传统文化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卢岱阳介绍说,我市的文创研发始终坚持“匠心”打造,推陈出新、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博物馆先后从全国各地引进特殊人才、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参与文创产品研发,创作的原碑拓片、仿古铜毛公鼎等文创产品独具匠心、尊古制作,带着潍坊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元素,体现着匠心精神的最高境界,也是匠心创造的杰出成果,在发扬工匠精神的大潮流下,成为近年来市场上最受年轻人欢迎的收藏品。
传统文化走出传承“新路径”
  市级项目老猫花灯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梅,深深记得她参加的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历史上首个“欢乐春节”庙会的经历。“虽然行程很短,却非常难忘,因为我把老猫花灯留在塞尔维亚人民的记忆里,让他们了解到潍坊不仅是世界风筝的故乡,还有许多古老而有趣的传统非遗项目。”
  李梅的经历正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发展的生动剪影。近几年,诸城派古琴亮相2019亚洲(东京)国际艺术节;国家级项目杨家埠木版年画和潍坊风筝多次出国展演展示;扑灰年画、高密剪纸、聂家庄泥塑应邀到日本、瑞士、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表演。
  非遗“走出去”不仅展示了我市悠久的文化历史、优质的文创产品,也提升了潍坊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近两年,我市非遗搭上了网络传承的快车,非遗产品通过网上订单“飞向”世界各地,知名度不断增加。“今年‘双十一’就接到了来自十几个国家的订单,我们的产品‘飞到’了全世界。”李梅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