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强化人才支撑引领 助力蔬菜种业突破振兴 |
|
|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翠 在寿光看见中国蔬菜产业未来,寿光作为全国名副其实的“菜篮子”,蔬菜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作为当地蔬菜产业“龙头”,以推动民族种业振兴、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为己任,强化人才引领,助推蔬菜种业国产化由30%提升到70%,企业高质量发展之路畅通无阻。探究支撑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的活力之源,人才资源是第一动力。 联动中外院所 创造引才条件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蔬菜产业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多年来,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工程”,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着力打造科技领军人才聚集区。 “没有自己的蔬菜种子,就要处处受制于人,这种滋味不好受,我们一定要建立自己的蔬菜种子研发团队。”寿光蔬菜产业集团总经理丁俊洋说。 聚焦打造国际蔬菜种业人才集聚区,潍坊市制定出台《关于支持现代蔬菜种业领军企业打造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区的九条措施》,从高层次人才、青年人才、科创平台等方面给予企业最大政策保障。通过与国内国外农业科研院所、科技人才交流合作,集团种业研发逐步与国际最高科研水平接轨。通过中外联动,研发人才汇聚于此。目前,集团已拥有一支国际一流的研发团队,先后自主培育国家级、省级高层次人才4人,市级高层次人才7人,柔性合作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智远、李天来等顶尖人才5人,自主培养专职科研及管理团队85人,其中专职研发团队52人。2020年,集团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了共建研究生校外实践基地协议,目前已联合培养专业硕士7人。深化与潍坊学院、潍坊科技学院产学研合作,2名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以“双落户”的方式,选聘到学院担任产业教授,实现了人才共引共育、成果共享。 在高层次人才的引领下,寿光蔬菜产业控股集团早已摆脱“洋种子”垄断困境,培育出72个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新品种,拥有“七彩庄园”中国驰名商标、“王婆香瓜”山东省著名商标、桂河芹菜等15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拿出真金白银 解决后顾之忧 人才不仅要培育得出,还要留得下、留得稳。“人才安心研发,背后是强有力的服务和保障,我们就是要拿出真金白银和实打实的保障措施,最大限度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丁俊洋说。 集团制定《科技创新奖励办法》,加大科技成果奖励力度,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为每名专家提供10亩以上的育种试验基地,配备分子育种实验室、种质资源库及专家公寓;设立人才荣誉、平台项目奖励资金,最高奖励30万元;累计为专家、科研人员发放各类补贴、奖金等1200多万元。 “企业自身努力是一方面,政府政策支持也很关键,近几年集团大踏步前进跟产业政策密不可分。”丁俊洋说,为突出企业在蔬菜种业研发中心的主体地位,寿光市政府连续出台3项蔬菜种业发展扶持政策,拿出专项资金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扶持企业种业研发,支持集团集聚蔬菜种业人才。 多方努力耕耘,厚植人才沃土,用“真金白银”做好引才、留才、育才大文章,科技人才优势方能得以充分发挥。 打造研发平台 激发聚才活力 走进寿光蔬菜小镇万亩基地,各色种子琳琅满目,喷洒设备自动运行,种植全程可追溯……蔬菜种植背后满满的“黑科技”让人大开眼界,一幅现代化、智能化农业生产画卷徐徐展开,描绘出这幅现代化农业画卷的创作者正是这些科技人才。 “对人才来说,没有干事创业的平台,给钱给物也不愿来,来了也很难留得住。”丁俊洋说。 好平台才能聚好才。集团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14所高校院所合作,以“人才+项目”形式,共建中国农业大学寿光蔬菜研究院等特色研发机构5个,打造农业农村部设施蔬菜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科研平台24个。从研发装备到研发转化机制,集团都力求做到最好,为科研人员创新研发提供最佳环境。实验室里,配备高通量分子标记检测平台、气相液相色谱仪等国际先进仪器设备,与国内外各科研院所无缝对接。实验室外,组建果菜品种权及产品交易中心,实现果菜品种权的价值最大化以及快速转化,激发技术人才品种研发动力。 人才加持,集团蔬菜种业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稳步提升,既打赢了种业翻身仗,又推动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先后承担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46项,获省科技进步奖7项,授权专利112项,发表论文专著90余篇,制定发布了行业标准7项、地方标准26项、团体标准52项、企业标准64项,培育蔬菜品种72个,番茄、黄瓜、辣椒种质资源数量全国领先……一路从追赶走向超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