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十笏园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关注
 
标题导航
写字之“写”与书法之“法”
金色的光芒
与太阳的距离
钢厂
云门寻仙
沂山
青州古城
咏寿光
《绿夏》
七月入画
2022年07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金色的光芒



  ◎朱睿

  曾经,我与爱人走在乡间小路上,我贪婪吸吮空气中弥漫着的植物混合起来的清香,爱人说道:“这里芒种后十日就要麦收了。土地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根基。所以我们不能去糟蹋每一寸土地上的每一粒粮食,高天厚土,值得我们永远去珍视。”
  从此,我开始关注到:自芒种前十日,我国由南向北陆陆续续开始进入麦收时节。麦产区那一片醉人的黄,延伸至天边,又仿佛一部时光的书卷,而飞翔的布谷,这多情的鸟儿正在不知疲倦地吟诵“割麦收禾”。天气晴好,将人们饱满的劳动热情适时激发了出来。无疑,我们生活的主基调逐渐也变得愈发轻快、明朗了:以前是“抢”麦收。清早四点钟,一家人赶到麦田里,天再热,也要穿着长衫长裤,一则不能让麦芒刺伤,二来还要防止一种叫“巴结毛子”毛毛虫的毒蜇,一旦被蜇,毒毛入肉,又痒又疼并且恢复缓慢。
  这时的光阴,无疑显得尤为金贵,人们左手揽起一捆金黄,右手镰刀瞬间就把麦子割了下来,密密匝匝的麦田里容不下一丁点儿的懈怠。太阳升起,汗水同麦子一同闪光,一天下来也顾不上吃饭,人们眼中仿佛只有麦子的存在。收麦后要去“打场”,晚上场院灯火通明,脱粒机轰鸣,木锨木杈翻飞,麦草灰尘漫天。人们的脸上身上全是尘土,可还是阻挡不住丰收的喜悦。
  后来我们从城里回老家忙完麦收后,往往需要休息三四天,胳膊才能正常打弯,才不会那么疼痛。而这也常让双亲对我们嗤之以鼻,但毕竟岁月不饶人,年事已高的他们面对收麦也感觉“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如今使用联合收割机,十多分钟,麦子就成了麦粒。也不用去打场,我们只要开着拖拉机,将粮食拉回即可。以前,政府一再宣传:禁止路边焚烧麦秸秆。现在直接打碎在地里,成为了土地的养料。不得不说,科技发展让农民深深受益。
  想到这里,我不由俯身捡拾一株麦子,抚摸外表那坚硬直刺向上的麦芒,透视里面蕴含的饱满而又热情的生命内核。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停起伏的麦浪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农村向好发展,丰收的场景波澜壮阔。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