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教职教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校园+N”为地方经济注入青春活力
初心不改 追梦行远
2022年08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N”为地方经济注入青春活力
——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特色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侧记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莹
 通讯员 朱燕萍 张晓桐 文/图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的重要战略决策。发展职业教育,是解决农村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不足的关键路径。

  8月15日,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论坛暨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推介会在寿光举行。来自全省50余所乡村振兴示范性职业院校的代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专家学者,部分农村党支部书记、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加快培养五类人才助力人才振兴”等话题,通过主题报告、优秀典型院校经验分享、交流论坛等形式,共商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深入研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长效机制,着力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活力。
  寿光是传统农业大市,发展现代农业、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乡村振兴,与职业院校开展合作势在必行。
  紧紧围绕县域乡村振兴规划与建设、农业科技成果共享等要求和目标,近年来,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寿光职教中心)立足区域经济特点,聚焦农民创新创业能力薄弱、企业工匠人才匮乏、社区群众观念落后等制约县域高质量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实施“校园+N”的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育人新模式,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知行合一的职业教育特色发展之路,为寿光及周边乡村振兴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撑。
  创新“校园+田园”模式,培育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聚焦解决“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问题,用“校园”把涉农专业学生培育成“准新型职业农民”,用“田园”把社会农民培育成有思想、懂管理、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通过搭建农业人才梯队、课程标准引领、搭建产学互动平台、建立灵活多样教师供给机制等四项措施,着力提升农民技术技能,提高农业经营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创新编写了19本“寿光特色”农学教材,建立了三元朱国际农业科技培训基地等5个“国字号”示范基地、20个教学研种植农场。引进高层次高技能人才3人、“学院派+土专家”15人,建成了由128名“农技专家”“田秀才”等组成的农业人才“师资库”。目前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致富带头人6870人。“校园+田园”培养模式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创新“校园+企业”模式,培育新型技术人才。树立“职场化育人”教学思路,校企双方共同参与教学工作,通过“能工巧匠”请进校园、课堂搬进“车间”、“订单”培养送进企业,培育了大批“适应快、上手快、成长快”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探索构建了动态教师人才资源库,寿光职教中心从70多家工业企业聘请108位“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坚持让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先后与联想、墨龙等110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40多家企业在院校设立了实训基地,职业学校课堂成为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主战场。把企业需求和学生特点作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两个基点,先后与20多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校企共同制订培养计划、设计教学内容,目前寿光各类企业中有职业院校培养经历的员工占到了企业员工总数的90%以上。
  创新“校园+社会”模式,培育新型高素质市民。成立1所寿光市级社区学院、15处镇街社区分院、127个社区服务中心教学站,构建了学校、社区共同参与的“一主多元”继续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夙沙科教村,打造综合型职业教育和创新研发基地。通过开展创业培训、安全生产培训、树社会新风活动等,全面提升市民创新创业意识、安全意识和文明意识。依托职业学校成立寿光安全生产培训中心,设立巧管家家政培训学校、金蓝领培训中心等机构,对市民开展小儿推拿、家政、安全生产等创业就业服务及培训,年培训3万人次以上,实现了培训方向精准,学员岗位胜任能力高,学校服务社会贡献度高,社会对学校办学认可度高。利用学校“书香寿光”悦读推广中心和传统文化宣教中心,建成了“10分钟学习圈”,每年组织公益演出50多场次。与寿光文明办、关工委等联合成立传统文化宣教中心,组建了140人的寿光市传统文化志愿者讲师团,深入社区、农村、企业、校园等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宣讲活动,逐渐形成了有影响力、有号召力的新乡贤文化。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