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高教职教
  上一版 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
 
标题导航
“校园+N”为地方经济注入青春活力
初心不改 追梦行远
2022年08月2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初心不改 追梦行远
—走近潍坊学院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田清春
        通讯员 姜宁 文/图

  近年来,潍坊学院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面向国家和产业重大需求,围绕学科发展前沿,长期扎根科学研究一线,始终致力于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的基础创新与应用研究。
  团队自成立以来,不断发展壮大,获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山东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共26项奖项;获批省级以上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500余万元;申请专利13项,且已获授权7项;在教育教学方面,团队承担了山东省精品课程《工程材料与热加工》、山东省特色课程《工程材料》建设工作。此外,团队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大学生创新设计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团队多人荣获学校“杰青”“优青”“优博”“优秀教师”称号。荣誉的背后,是他们对初衷的坚守、是无声的付出,是他们对黄大年同志崇高精
神的学习与践行。破晓而生 踏浪而行
  团队现有成员13名,包括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鸢都学者王宏教授,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谷亦杰教授、崔大伟教授,潍坊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魏文庆副教授等。他们积极投身于教学和科研工作,与山东科技大学、曲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将所学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耕耘。
  疾风过处,大地上跃动着的是一颗充满活力的心。在技术研究方面,他们倾心投入,各司其职。作为复合材料方向带头人,魏文庆副教授长期从事复合材料制备及其装备等方面的研究,他独立设计完成了低差压铸造装备、扁管弯弧成型一体机、水肥一体化设备、微小卫星空间柔性对接粘附载荷、飞行器舵面静力测试装备。魏文庆副教授多项成果都进行了产业化推广,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谷亦杰教授是新能源材料方向的带头人。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团队成员神祥博博士成功搭建新能源材料实验室,为团队进一步开展实验开辟了道路。目前,新能源材料实验室陆续完善了实验必需设备,添置了工程新能源材料真空装配试验台等大型设备,已初步具备实验能力,并在持续改进提升。
  鲍文科博士担任潍坊学院潍柴产业学院校企联合教研室主任,作为骨干人员参与潍柴产业学院初期建设工作,参与策划制定了潍柴产业学院建设方案、潍柴产业学院专业培养方案、潍柴产业学院2018级学生入企培养(3+1)方案、相关教学管理制度等多项工作。2021年9月,鲍文科博士还牵头组织申报了山东省现代产业学院。因时间紧、任务重,他带领相关教师周末无休、加班加点,高质量完成了申报工作。产业学院正常运行后,鲍文科博士牵头确定了联合教研室例会制度,积极推进融入企业案例的特色课程与特色教材建设,定期与2021级新生以及2018级入企学生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他还全力做好产业学院日常教学管理,保证了产业学院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时光如梭,热情依旧,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各成员从设定方向,到解决难题,为工作的开展不辞辛劳。也正是这种忘我工作的精神,成就了他们傲人的成绩,为团队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不仅是一种荣誉称号,更是一种永不懈怠的精神追求。
为科研而生 为热爱而战
  热爱一词,字如其意,是一种初心,更是一种执着。
  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王宏教授说:“激发团队前行的动力是科研创新与社会需求的呼应。”为此,团队凝练了三个研究方向: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和新能源材料。
  就生物医用材料而言,主要研究钛基植入体表面改性,以提高其生物活性,可应用于骨钉、牙种植体、关节假体等。团队以工程材料为起点,与生物学性能相结合,但跨学科的交叉领域却成了实验路上的一道难关。由于学院内缺少细胞生物学相关的实验条件和原始基础,王宏教授便四处奔走、多方联络,与空军军医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为团队生物实验的开展提供了平台。实验室环境要求严格,团队成员身着隔离服,在负压无菌状态下,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避免污染,持续工作五六个小时都是常态,他们何尝不是科研领域的最美逆行者。
  获取实验数据的过程是艰辛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重复、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地积累,但在他们眼里却满是乐趣。每当投入实验中,他们常常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实验室俨然成了他们的第二个家,没有上课和出差任务时,他们几乎都在实验室忙碌。多少次,他们沉浸在实验操作中,或者执着于方案讨论而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实验楼晚上十点熄灯的铃声已经响起。
  在不懈的努力后,团队最终获得了一系列可喜的成果。在他们看来,困难本身就是对奋斗者的一种考验,是科研路上的风雨荆棘,跨越了它,将柳暗花明,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风光无限。
满心期望 阔步向前
  新型结构与功能复合材料“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始终秉承潜心科研、言传身教、培养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理念,不浮于表面、不追逐名利,初心不改,把不断完善、突破自我能力作为最大的追求。
  团队教师经常深入企业,带领学生到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学有所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锻炼。实验时让学生辅助配合,带他们熟悉实验流程,并为他们答疑解惑。
  此外,团队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工程训练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屡获佳绩,为全国各地培养输送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毕业生在高校、大型企业、重点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就业数量逐年递增,人才培养质量得到了各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与好评。
  团队的未来规划,是保持十年磨一剑的定力和耐心,争取在研究成果方面取得新的进展和突破,力争发表一些更高水平的科研论文,提高获奖的层次和推广应用的程度,让所学的知识切实服务于实际生活,让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社会。“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团队各成员的共同努力与付出。今年团队中有5位老师在企业挂职,将研究成果与市场相结合,更好地完善和推动研究成果转变为社会生产力,促进工业的改革创新。
  心中有温度,脚下有力量,他们将黄大年“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精神牢记心中,力争在未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更大成绩,为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力量。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10207392号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 公告热线:0536-819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