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连线基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特别关注
 
标题导航
科普路上“播富”人
盐碱地里葡萄甜
永丰村里的笑声
寺头小城镇建设全面提速
昌乐成为省级农产品(果菜)质量安全示范县创建县
临朐县“双通”工程惠及“三农”
弥河镇实行“村两委”集中办公日制度
两位大一学生的暑期创业梦 8月
2011年08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普路上“播富”人
——惠俊清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奔小康的故事本报记者 刘建强 通讯员 刘宾



  高高的个子,黝黑的脸庞,纯厚朴实的笑容,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是代步工具……他就是昌乐县红河镇朱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惠俊清,一位普普通通的农家汉子。但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人,却让红河镇朱汉村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苹果种植专业村,让村民过上了富裕幸福的小康生活,他本人也先后被授予潍坊市科普带头人、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个人等,今年7月又被中国科协、财政部授予“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荣誉称号。
  “俺村能有今天,多亏了俺的好书记老惠!”在朱汉村一提起惠俊清,村里群众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
  朱汉村种植业素以果品、大姜、圆葱为主,特别是苹果,自80年代初开始,一直是村里的主导产业,几乎家家户户种苹果。但进入2000年后,果树却因品种逐年老化,管理技术滞后等原因,导致效益逐渐降低,甚至有不少户经营亏损。
  惠俊清敏锐地意识到,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下,村民果树栽培管理技术落后、标准化种植程度低,形不成自己的规模、品牌是影响市场竞争和果农收入的主要原因。自己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如果对这一问题不加以解决,要想富民兴村只能是一句空话。
  于是,惠俊清通过会议发动、逐户走访等形式,联合村里122户苹果种植户,成立了“昌乐县朱翰苹果专业合作社”,利用当地果品种植原有基础,大力推行果品标准化种植管理,生产绿色无公害果品。合作社对修剪、整枝、施肥、浇水、喷药、套袋、采摘等关键环节进行统一指导,并为社员提供日常管理和农资供应等产前、产中系列化服务,为果品向“标准化”生产迈进奠定了基础。
  该合作社在惠俊清的带领下,连续几年来,坚持向科技要效益,通过不断加强科普设施建设,聘请青岛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院校的专家教授作为常年技术顾问,定期邀其前来举办果树管理培训班,向社员传授前沿科技管理知识和生产技术,先后普及推广了配方施肥、果实套装、无公害病虫防治、人工授粉、四季修剪、节水栽培、纺锤型修剪、铺反光膜等先进实用技术20多项,使果农生产管理水平普遍得到了较大提高。
  为实现规模经营,打造知名品牌,惠俊清带领合作社新规划建设了1000余亩“美国新红星”标准化生产基地,制定了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申请注册了“朱瀚”牌苹果商标。生产管理过程中,他积极推广应用无公害栽培技术,严格规范农药、化肥的管理使用,使果农自觉使用无公害农药,抵制对人体有害农药,极大地提升了果品品质,一举使“朱瀚”苹果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现正在进行有机食品的认证。
  与此同时,惠俊清还借助互联网等信息平台搞好产品市场推介,不断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了“朱瀚”苹果的知名度,确保苹果产得下、销得出、卖高价,目前,该村苹果已远销东三省、内蒙、河北、江苏、上海、河南等地。在惠俊清的带领下,朱汉村群众靠种植苹果发了家,致了富,走上了依靠科技惠民兴村的路子。去年基地种植的苹果平均亩产5000多公斤,亩均纯收入达万元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