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生·热线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公告
 
标题导航
节日市场供应充足
拖欠工资为哪般
车辆闯红灯存隐患
盼加薪等爱情“等待体”网络火热
牙膏含三氯生被疑致癌
老年人慎防“温馨”骗局
毕业生招聘会“90后”毁约率达两成
期待“饼坚强”食品不再重现
秋季招聘预热
2011年09月0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毕业生招聘会“90后”毁约率达两成



  毕业生找工作人均得赶场18场招聘会,投出至少40份简历,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采取这样的“海投”策略;每个岗位企业收到的简历都超过400份,校园招聘全程简历总量达5万份以上。中华英才网昨天发布《2011年校园招聘新观察调研报告》,令人尴尬的是,“海投”和“海选”之后,刚刚走入社会的“90后”毕业生毁约率高达20%。
  这份报告对北京、上海、广州的265位2011届毕业生进行深度跟踪访问,其中六成多是本科生,近四成为硕博研究生,以工程技术、经济学和管理学专业为主。
  调研发现,超过一半的毕业生采用“海投”策略。毕业生平均要参加18场由不同机构举办的大大小小的招聘活动,平均投递超过40份简历,获得近14次面试机会和4个聘用机会。其中,接近半数的毕业生要发25份简历,约1/3的人发26至50份简历,还有10%的毕业生投出的简历数竟高达100份。
  与此相对应,2010年度,每个招聘岗位,企业平均要收到超过400份简历;一个年度的校园招聘全程,企业收到的简历数平均竟能达到令人咋舌的5万份以上,求职难度堪称“海选”。而迫于时效性,招聘人员快速筛选简历往往少于1分钟,甚至只有数十秒。
  “聪明、有创意”是企业招聘者给予“90后”大学生的好评,他们对毕业生的沟通和学习能力赞不绝口,但对心理素质、情商、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却颇为无奈。
  令人尴尬的是,经过了双方的“海投”和“海选”,却有20%的毕业生会跟企业说“拜拜”。研究报告分析认为,这与企业类型和规模有明显关系——民营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毕业生毁约现象更为严重。专家分析说,这也是“海投”、“海选”带来的后遗症:毕业生进了企业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岗位并不适合自己。         
          李娜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