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大部分年轻人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玩电吉他这种乐器已逐渐成为时尚,国内电声乐器市场潜力非常大。如果抓住了国内市场,先国内后国外,最终完全能够做成国际知名品牌。” 基于上述认识,昌乐县鄌郚镇对本镇的乐器产业发展进行了重新定位,将原先主要依靠出口的单一销售模式,转变为巩固国际市场、开拓国内市场,形成两个市场并驾齐驱的发展格局。如何开拓国内市场?该镇通过深入分析国内消费能力和消费趋向,确定了加快吉他“进高校、进课堂、进社会”的三进工作思路,走出了吉他普及化、群众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吉他进高校,锻造校企合作发展之路 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到鄌郚镇调研时,提出了七条扶持鄌郚乐器产业发展的意见,其中一条就是加快校企合作、实现共赢发展。该镇党委政府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积极与相关院校合作发展。去年,鄌郚镇在山东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了鄌郚电声乐器进校园活动,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介作用。目前,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和潍坊学院等5所院校将鄌郚镇列为实践教学基地,鄌郚镇则积极接纳这5所高校实习生,提供实习场所和就业岗位。同时,该镇依托这5所高校资源,加强对当地企业职工的培训,达到产学研相结合的目的,实现校企双赢发展的目标。今年7月份,山东科技职业学院的专家教授开始在鄌郚镇举办企业管理培训班,揭开了高等院校为鄌郚镇培训企业管理人员的序幕。 吉他进课堂,普及从娃娃抓起 走入鄌郚镇中心小学的吉他课堂,一群孩童怀抱吉他,正在老师的指导下,专心致志地弹奏着心爱的吉他…… 鄌郚镇将吉他普及化作为乡镇特色来加以引导,积极鼓励镇域内的乐器企业向学校捐赠吉他产品,普及吉他知识。目前,潍坊宏韵乐器有限公司已向高崖中学捐赠电吉他50把,昌乐东方乐器厂向镇中学捐赠木吉他30把,亚特乐器公司向镇中心小学捐赠木吉他50把。镇中小学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教师队伍中精挑细选了10名年轻教师到潍坊乐海琴行进行了专门培训,并编写了吉他音乐教程,作为鄌郚镇专有的乡土文化在学生之中普及。目前,镇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的学生每周开设一堂吉他课,通过这一形式,逐步提升农家子弟的乐理知识和弹奏技巧,力争尽快形成鄌郚镇特色鲜明的乡土乐器文化。 吉他进社会,乐器之乡变身音乐之乡 只有大众化的东西才能长久,只有普及的东西才能形成深厚的文化土壤。镇党委政府围绕吉他普及化大做文章,对在镇区开办吉他培训班的人员,实行优惠政策,帮助协调房屋租赁、生源推荐等帮扶工作,提升社会办学的积极性。 目前,鄌郚镇区已有3家吉他培训机构,全部常年办学,满足了部分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注重借用企业力量举办展示活动。今年六一儿童节,由昌乐东方乐器有限公司出资赞助,成功举办了“鄌郚镇东方杯”少儿吉他才艺展示大赛,不仅展示了少儿的才艺,而且以这种形式宣传推介了电声乐器。同时,注重引进外地音乐人才活跃镇区文化。由镇政府协调,以乐器生产企业为主体,招聘部分音乐艺人,白天在企业上班,晚上在镇区人群聚集地,弹奏电声乐器,形成镇区街头文化,进而达到普及化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