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北海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要闻

第03版
综合新闻
 
标题导航
幸亏有你
金黄的美丽
秋的孩子
针脚编织的岁月
同桌的你
农家叫卖声
品味幸福
静下来
2011年11月0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针脚编织的岁月



  潘姝苗

  随着一场大风降温,日日晴朗的天空好景不长,一贯在身的春秋衫看来也穿不了几日。翻开衣橱,棉袄羊绒裤手套尽数“出洞”,单薄轻便的衣物一一腾空,收纳入袋。忽然在一截棉袖里发现去年藏好的厚袜子,一卷卷打开,有大有小,有棉有纶,只不过许多花边式样都很好看的袜子都破了一点边角,不是大拇趾头有个洞,就是脚底板处裂了痕,叫人十分扫兴。
  隔日,婆婆来家里,我拿了这些破得叮叮当当的袜子,说,“可惜了,其它地方都是好好的,就是受力的地方不耐磨,眼看着扔了舍不得,不扔又穿不得。”婆婆微笑着说,“这不难,只要你不嫌难看,我有办法还叫它们‘上脚’”。这边说着,那边婆婆就拿出针线盒、剪刀和一些碎布头。在我帮她穿针的功夫,婆婆神秘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只木板儿。小木片儿像只木鱼,掌心大小,磨得很光滑,细看木纹的的质地,经纬之间因长期受汗渍浸润,裹了包浆,透着酱紫的颜色,倒显出几分古董色彩。
  我的儿子好奇地要夺去看,婆婆恼着喊,“小调皮蛋,这个不能丢喽,快给我放下。”看奶奶如此认真,儿子还回木板片,但还是放不下眼馋,非要缠着奶奶讲讲它的来历和用途。婆婆刮了刮孙子的鼻子,逗趣地与他道来,“说起来,这木板儿要算是你的‘老祖宗’了,还是奶奶我的母亲丢下的一件遗物,稀罕着呢。”“这又叫‘补袜板’,是往年乡里婆媳自己缝制袜子用的模子。你看弯弯的这头,是衬袜头用的,方方的那头,是缝脚后跟和袜底子时铺展的。有了这样物件,多周正的针线活都做得出了。”
  对上一辈人来说,缝缝补补就是生活的一部分,不会针线活,甚至家里的吃穿用度就会受到影响。婆婆接着跟儿子娓娓道来,“你爸爸和小姑身上穿的衣服,上学背的书包,过冬的棉鞋,一样样都是奶奶一剪刀一浆糊、一针一线缝制的呢。”儿子急切地呼叫,“奶奶手真巧,奶奶也给我缝一个书包吧!”婆婆笑得摘下了老花镜,“乖孙子,奶奶老了,不中用了,连穿个针都要你妈代劳,再说了,奶奶做的那些活计都过时了,背不出去,还让人笑话。”
  一个下午,我和儿子在阳台上陪着补袜子的婆婆。眼见着几双大窟窿小眼睛的破袜子,个个又换了新颜,在补袜板的映衬下,本身柔软的布丁和棉线,像生了“皮骨”一样,顿时有了型款。最值得一提的是,经我婆婆缝补之后的袜子,穿上去更加暖和,走起路来感觉踏实又安定。
  婆婆的针脚在木板上游走,像一幅写生画,经纬分明、纵横交错,紧密地交织在一起。我抓起一只补好的袜子,细细打量,原来破损的空洞补得好看又结实,摸上去有棱有角,令人想起老树杆子上结痂的印痕,满是岁月的沧桑和朴素。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