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面导航 |
第01版
要闻 |
第02版
综合新闻 |
第03版
时评 |
|
|
|
|
标题导航 |
 |
|
|
|
|
|
|
“饿肚子保生态”要给合理补偿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通过采取退耕还林、禁牧、“稻改旱”措施,生态环境大为改观,但物价上涨和补贴降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群众生活困难,农民普遍遭遇政策性返贫。这折射出当下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的现实困境。生态补偿立法远远落后于生态问题的出现和生态管理的发展速度,使生态补偿的范围、对象、方式、补偿标准等缺乏法律依据。农民遭遇“政策性返贫”,迫切要求生态补偿立法进程加快,以从根本上解决“饿着肚子保生态”问题。 精神卫生法重在实现权益保护平衡 经历26年“长跑”之后,精神卫生法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在精神病患者权益、家属权益、公众权益和公民不被精神病的权利之间,精神卫生法的内容设计重心应放在患者权益保护上,让真正的精神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整部精神卫生法首先必须是精神病患者的权益保障法,如此才符合立法的根本旨意。在此基础上,实现诸种权益保护的平衡,防止“该收不收”导致患者对家属和公众权利的伤害,并解决公民“被精神病”问题。 业主不许降价凸显楼市痼疾 上海一楼盘大幅降价30%,相比前期房源直降60余万元的决定,激起了老业主的强烈不满。在股票、房产等几大投资渠道中,独在楼市中出现“许涨不许跌”,其根本原因还在于房地产业自身。房地产开发商“圈地”、“捂盘”、“炒作”等显失公平的伎俩,早已破坏了整个行业的自律与公正。对此,我们一方面希望高价购房的业主,能够调整心态合理对待行情波动;另一方面更希望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坚定调控的决心,尽快让房价回归合理水平。 本报综合整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