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卢姝言 通讯员 鲁兵 亚男 新慧 “培训套餐”营养丰富、农民工维权有了“主心骨”、60岁以上农民领到“退休金”……昌邑市一系列惠农新举措,使农民的“幸福指数”节节提升。 “培训套餐”营养丰富 针对农村就业的特殊情况,该市深入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根据人力资源市场需求积极开展“订单式”、“预约式”、“委托式”培训,不断优化培训模式和内容,确保让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转变,让农民工成了抢手的“香饽饽”。目前,该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1932人。 同时,鼓励已转移农村劳动力经常“充电”,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向高级技师迈进。培训机构有公办的也有民办的,专业设置基本涵盖各个主要行业,培训模式包含全日制和业余式……形式多样的“培训套餐”让农村劳动力在培训时有了选择的余地。据了解,该市已在潍坊康达技校、山东浩信集团、山东昌邑石化有限公司等单位举办高级工培训班5期,培训电工、数控机床工、汽车维修工、化工总控工、机修钳工等300多人次,为“科技昌邑”建设提供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农民工维权有了“主心骨” 近日,记者在该市新昌集团看到,劳动部门的工作人员正在现场为农民工解答劳动合同问题,农民工亲切地称他们为“娘家人”。像新昌集团的农民工一样,其他企业的农民工有问题也喜欢找“娘家人”帮忙。如今,这些“娘家人”成了农民工维护权益的“好帮手”,使农民工有了“主心骨”,也成了和谐劳动关系的“稳压器”。 该市以维护农民工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了针对农民工劳动合同的“春暖行动”,通过走访、座谈等形式,帮助农民工“解难答疑”。扎实推行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认真开展劳动合同签订、劳动力市场秩序整顿等专项执法监察活动,共督促签订劳动合同7000多份,补缴社会保险费180万元,补发工资182万元。该市推行劳动纠纷“一步到庭”和“阳光仲裁”办案制度,实施案外调解、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庭后调解“四调联动”机制,在依法办案的前提下,对劳动人事争议实行柔性化处理,尽可能地避免和减少刚性解决。今年以来,该市依法调处劳动纠纷172件,仲裁劳动争议案件53件,到期结案率达100%。 农村人有了“退休金” 如今,“新农保”发放日成了农村老年人最高兴的日子。说起新农保,都昌街道东大营社区居民李承尚满脸喜悦:“没想到农村人也有了‘退休金’,这样俺的生活水平更高了!” 自去年9月推行新农保试点以来,该市加大对新农保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让老百姓对新农保的各项政策“了如指掌”,并对农村工作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社保部门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摸底,主动联系,确保不漏掉应保人员。针对农村退休人员年龄偏大和文化程度偏低的实际,该市在业务办理过程中实行“亲情化”、“一站式”、“快捷式”服务,真正让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让老百姓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目前,该市新农保参保缴费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30.8万参保人员的基础信息已全部录入信息管理系统,数据维护与缴费确认也已结束,9万余名60周岁以上人员正按月通过银行领取新农保养老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