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连线基层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教育
 
标题导航
合作社,让瓜菜更香甜
“姜够本”为何成了“姜赔本”
小柴鸡做成大产业
临朐一纸订单化“两难”为双赢
诸城探索培养新型农民新路子
2011年11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姜够本”为何成了“姜赔本”



  陈豫川
  去年飙升的姜价今年遭遇大“跳水”,产地市场批发价格从最高的每公斤9.6元暴跌至每公斤0.7元,达到近10年的最低水平。据农业部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网监测, 10月份,全国批发市场生姜批发均价为每公斤3.91元,同比跌59.3%。有的姜农平均每亩损失1500元以上。(11月7日《人民日报》)
  元代的农学家王祯,在《农桑通诀》中写道:“四月,竹箪爬开根土,取姜母货之,不亏元本。”邓拓在《燕山夜话》中也写过一篇题为《姜够本》的文章:据说许多有经验的老农种生姜,一亩沙土地可得三千斤。即使遇到天时不利,照样能吃的、能卖的,决不至于把老本丢光了。这也是“将够本”(刚够本)一词的来历。
  可见种姜,一般是不会赔本的。但是,为何眼下“姜够本”变成了“姜赔本”?认真分析,这是有特定原因的。过去是自然经济,姜价稳定,姜的生产环境要求又不高,因此种姜极易保本获利。可是,经过去年一些炒家的恶意炒作,姜价飙升,不仅“姜够本”,而且还“姜你军”,很多人发了卖姜财。于是,导致今年人们大种生姜。这些姜农,在价格高位买了姜种,经过辛苦耕种,谁知上市时姜价暴跌,不仅“姜你军”的好处没捞着,连“姜够本”也没能保住。
  从“姜够本”到“姜你军”再到“姜赔本”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今天的市场,已经不是传统市场,存在着更多复杂因素。既不能用农业社会的发展模式,也不能用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必须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引导。
  必须对市场进行科学监管。对于那些恶意炒作、哄抬物价、垄断市场等行为,应该有积极有效的监管应对措施,不能让恶意资本主导破坏市场健康发展。当今,市场流动资金规模已经具备相当能量,如果不能合理引导这些资金流动,势必给社会带来麻烦。
  在市场经济下,追随热点,谋求高利,也必然要承担更大风险。生产者需要吸取教训,社会的管理也需要总结经验。近年来,国内猪肉、绿豆、大蒜等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波动,暴露我们对市场监管引导还不够成熟,市场缺乏科学开发,建立健康合理市场经济还需要作出很大努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