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理论
  3上一版 4下一版  
 
版面导航

第01版
要闻

第02版
综合新闻

第03版
理论
 
标题导航
科学界定文化建设基本任务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努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做一名合格的文化工作者
以食品安全监管倒逼机制构建安全有序的消费环境
“文化自觉”关键靠政府执行层面的自觉
捍卫显规则行更胜于言
2011年12月04日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潍坊新闻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学界定文化建设基本任务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张文刚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部署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各项工作,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指非盈利性的文化生产和文化服务事业,是一种主要由政府提供的、面向全体公民、能够丰富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公共产品。其基本特点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提高国民整体文化素质的重要基础。
  为什么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必然需要。六中全会决定以“四个越来越”说明文化的重要地位,即“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而且,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指导思想时,明确指出:“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人们享有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就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怎样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这个基本文化权益的呢?就需要我们首先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全面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文化更加繁荣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文化改革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不仅包括经济发展的目标,也包括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繁荣、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充实健康等目标。我们讲改善民生,改善群众的文化生活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均等应该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体现;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生活的质量也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所以说,我们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然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实现我国“十二五”奋斗目标是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的必然步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目标之一是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六中全会确定的我国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之一是: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我国文化发展状况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主要表现就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城乡、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因此,要实现我们制定的奋斗目标就不能不把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一个重要步骤。
  怎样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
  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中的主导作用,实现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公益化。公益性文化事业具有鲜明的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特点,六中全会决定突出强调了政府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责任:“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政府掌握着财政,因而政府应该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中起着主导作用。我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多数已实现免费开放,将来应该免费的文化场馆更多。
  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益性文化服务的便利化。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是实现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就是建立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以全体人民为服务对象,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对政府来说,主要是落实“两个纳入”:“把主要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公益性文化活动纳入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加强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把社区文化中心建设纳入城乡规划和设计”。同时,采取各种各类措施鼓励各类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鼓励一些文化产品无偿用于公共文化服务。我市一直重视乡镇、社区综合文化站的规范化建设,极大提升了基层文化设施服务水平。但是,这还不能完全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要。只有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起来,人民群众才可能便利地享受文化生活。
  以农村为重点,加快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实现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增加农村文化服务总量,缩小城乡文化发展差距,对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虽然去年以来,全市县、乡镇两级财政新增投入资金1544万元,新建农家书屋830家,然而,在广大农村,依然有些空白点。这需要在以后的文化发展工作中,重点向农村倾斜,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经常化和制度化;也要引导社会各届参与到公益性文化服务中来,特别是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鼓励城市对农村进行文化帮扶,真正实现公益性文化服务的均等化。
  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也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对我市来说,重要的是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名城和名村的保护和建设;突出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尤其要调动和保护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的积极性,他们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所代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突出了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特殊重要性,科学界定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基本任务,强调了政府在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中的重要责任,这无疑将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公益性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系潍坊市委党校社会与文化学教研部副主任 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报社简介 网站简介 版权声明 新闻登载许可 广告业务 联系我们
 
鲁ICP备05024601 版权所有 [潍坊报业集团] 潍坊新闻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潍坊市奎文区文化路500号 邮编:261031 电话:0536-8196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