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讯 (记者马林峰 通讯员王成波)12月16日,在奎文区财政局,工作人员拿着条码扫描机,将办公桌椅的“身份证”一扫描,这些固定资产立刻进入了区政府公物仓,纳入了动态管理。为有效整合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促进资产共享共用和合理流动,奎文区率先在我市筹建了政府公物仓后,并于当天起全面推行固定资产“身份证”管理新模式,开启全区固定资产“数字化管理”先河,促进国有资产循环利用,防止浪费和流失。 公物仓是政府资产管理部门对相关资产进行统一购置、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的运作平台。奎文区将大型活动临时资产、超标配置资产、闲置资产、罚没资产以及单位申请处置的尚具有一定使用价值的资产等纳入政府公物仓管理范围,由区国资局统一管理、统一调剂,充分发挥存量资产效益,避免资产重复配置、闲置浪费。 据介绍,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行“身份证”管理,可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意识。资产条码反映了资产购置-使用-处置的全过程信息,无论是资产的购置日期、处置形式,还是资产自用、外用出租出借以及收益上缴情况,都能够通过系统完整记录下来,并存储到条码中,对资产生命周期和使用状态全程跟踪,实现对国有资产的有效监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