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潍坊市区主要集市分布图
王震制图 |
|

|
|
腊八一过,“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浓厚,办年货的心情也越来越迫切。潍坊人喜欢将买年货的过程称为“办年”,而赶大集是“办年”必不可缺的一项内容。虽然有了现代化的商超,但许多市民还是喜欢在热闹的大集上购买年货,仿佛不赶集,就觉得这个年缺了点什么。 “在集上,不仅能买到年货,还能找到年味儿。”对此,许多市民表示,现在赶集早就不仅仅是买东西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寻找传统过年的热闹感觉。 年根临近,《财富周刊》为您盘点潍坊市区和市郊的主要集市,让我们共同追寻那已久违了的“年味儿”…… 市区大集有七八个 潍坊人爱赶集,潍坊的大集也是数量众多,各具特色。 据了解,潍坊的大集主要有潍坊大集、孙家集、庄头集、赵疃大集、丁家大集、金宝大集、朱茂大集等,逢集时间各不相同,集中在农历一、二、四、六、七、八、九,对市民而言,只要有时间有空闲,几乎每天都可以赶集。进入腊月尤其是过了腊月十五之后,像潍坊大集、孙家集便不再遵循严格的“逢集”时间,基本上天天都出摊成集。 而这些大集由于分布地段不同,特点也都十分鲜明。潍坊大集位于卧龙街白浪河西侧,历史最为长久,货品种类也最为丰富。从新鲜瓜果蔬菜到二手物品,一应俱全,前来赶集的摊主也不仅限于潍坊市区,从周边如安丘、临朐、寿光、青州、昌邑、昌乐等地区过来的摊主人数众多;孙家集位于玉清街虞河路南50米,是孙家社区为了方便群众生活而设立的大集,货品主要以蔬菜、水果、生鲜为主;赵疃大集位于北海路福寿街,货品以食品为主,衣服、布匹也占了相当比重;丁家集位于鸢飞路玄武街,规模并不大,也是以生鲜、果蔬为主;金宝大集位于潍州路,商品种类比较丰富,生活用品、蔬菜水产、花卉、衣服等品种齐全;朱茂大集位于银枫路玉清街,规模较大,商品数量较多,价格也很便宜;庄头集位于生产路长松路,是西部重要的集市,货品齐全,每次逢集,赶集的人数也都非常多。 赶集办年货更地道 在现代化商超如此发达的现在,集市的存在感虽然弱化了许多,但并不妨碍市民对大集的偏爱之情,数个分布在城区的大集都有滋有味地开着,有些甚至红火如初,本身就是对大集的一种肯定。 “大集上卖的东西超市基本也都有,但是大集上的生鲜蔬菜,既新鲜又便宜。”60多岁的市民单莲香告诉记者,在大集上的很多摊主其实并不是专职的菜贩,很大一部分都是城区周边的农户,所卖的菜也多是自家种植,“我们就喜欢买这种菜,有时候虽然卖相不好看,但比农贸市场和超市便宜不少。” 其实除了价格,许多市民更看重的是地道的味道,在他们看来,农户自家种的蔬菜比批量产的大棚菜口感好上很多,更适合成为过年的“上桌菜”。 “我们现在赶集买年货,主要就是买菜,为过年做菜准备。”单莲香扳着指头对记者数,“潍坊人过年做菜可讲究了,芥末鸡、炝芹菜、焖藕、蒸鸡、炸鱼、炸藕合、炸五香肉、肉丸子、蒸糕、压锅豆腐都是家家必备的过年桌菜。原料上也很讲究,就藕来说,焖藕和炸藕合用的藕是不一样的,焖藕用尖藕,就是两头细细长长的那种,这样的藕过了水也不变色,始终是白色的,上桌既好吃也好看。炸藕合用短短的圆藕,又脆又甜,这种藕炸出来不容易变软,就算放一段时间口感也不会变。” 光一道藕就这么多讲究,更别提那些复杂的热菜了。 “超市和农贸市场卖的都是成批量的菜,平时吃还行,可上不了过年的桌。集上就不一样了,都是潍坊人,知道潍坊菜需要什么,该卖什么。就像做蒸鸡,超市里都是饲料喂养的小鸡,做出来的蒸鸡肉冻软趴趴的,不好看不说,吃起来发柴,更别提招待客人了。集上都是活鸡现宰现杀,而且是农家鸡,用这样的鸡做出来的肉冻有嚼头,吃起来也更香。”单莲香说。 年前赶集是潍坊人传统 “年前赶集已经变成潍坊人的一个传统,就跟过年吃饺子一样,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习惯。”已经九十二岁的民俗研究人士谭先民老先生说。过年要置办年货,而在过去,买年货最直接的途径就是赶集。 “集上货品全啊。”谭先民回忆说,潍坊人过年要置办各种物品,生活必需品、新衣服、烟酒糖茶、鞭炮香烛等等,由于过去城市发展所限,这些物品只能在集上购全,尤其是腊月里的集市,可以说是包罗万象。从瓜果桃李、生鲜蔬菜到鱼虾海味、糖果点心,再到鞭炮香烛、黄白裱纸,与过年有关的都有,与过年无关的也有,所有人都能在热闹的人群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他地方根本买不到,只能从集上购买。” “潍坊人过年有添碗筷的习俗,不管今年是不是新添了人口,都要买新的碗筷,意在祈求人丁兴旺,福寿延绵。”除此之外,祭拜祖先与神灵也是过年的一项重要内容,长辈们买来黄裱纸和花尖纸,分别用来祭神和祭祖。而无论是碗筷还是香火裱纸,都是来自集市。 经过几十年的岁月变迁,尤其是随着最近十几年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超市商场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赶集”逐渐从文化的载体转变成文化本身。很多人尤其是四十岁以上的潍坊人对“过年赶集”有着极其深刻的印象,这与回忆慢慢溶为一体,成为传统的一部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物资充足购买便利的前提下,潍坊的各个大集依然红火,买卖依旧旺盛。 □本刊记者 薛静 如何赶集有道道 马大爷教你淘好货 市民马新民家住在则尔庄,自退休之后,赶集成了马大爷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过了腊八以后,他赶集的次数更为频繁,几乎是天天赶集,只要是能去的,他和老伴几乎都去过了。 “我赶过潍坊大集、丁家集、沙窝集、三娘庙集、孙家村集等等,最远的去过流饭桥集,沿着民主街使劲往西,离家差不多有25里路。”赶得多了,自然对集就熟了,哪个集卖什么年货,哪个集的年货成色好、价格公道,马新民说起来头头是道,尤其是怎么逛集,怎么在集上淘好货,怎么与摊主“过招”,马新民更是总结出了一套经验。 □首先要早去 俗话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马新民与老伴赶集,夏天早上五点半就出门,冬天最晚也得八点。“去的早,一是人少,逛起来不拥挤;二是菜新鲜,没有经过日晒风吹,都是刚从筐里拿出来的,买的新鲜吃着也新鲜;三是可挑选的余地大,我们头一个去,肯定有优先选择权。” □其次要看摊主和蔬菜种类 “我们一般都是挑骑自行车、三轮车、推小推车的摊主,这样的摊主大多不是菜贩,都是周边的农户,自己种的菜吃不完,于是就拿来卖。他们卖的菜种类都很少,也就是一两种,量也不多,卖相也一般,但是自家种的味道好,吃着也放心。” □第三要学会与摊主套近乎 “这主要是为了讲价。”马新民笑说,他通常先跟摊主先套一下近乎,比方说聊几句家常,是哪里人、这个菜今年行情怎么样、最近忙不忙等等,借以拉近两者距离,等对方卸下了防备,价格自然也就好商量。 □本刊记者 薛静
|
|